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大学生对于外在自我形象的关注日益增高,显然成为了一种现象和趋势,但是过分追求外在形象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身体意象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焦虑等,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现今大学生身体意象、自尊和社交焦虑的现状及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探讨性别和年级对身体意象、自尊和社交焦虑之间的调节作用,为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星软件通过线上的方式发放,回收问卷543份,剔除答题时间过短、反向测试不合格等无效问卷后,有效样本502份,有效率为92.45%。其中男性231人(46.02%),女性271人(53.98%);大一61 人(12.15%),大二 72 人(14.34%),大三 60 人(11.95%),大四142人(28.29%),硕士 167人(33.27%)。本研究采用Cash(1986)编制的身体意象状态量表、Rosenberg(1965)编制的自尊量表、Leary(1983)编制的交往焦虑量表,测量了大学生身体意象、自尊和社交焦虑的现状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果如下:(1)大学生的身体意象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顺序为大一>研究生>大三>大二>大四。(2)大学生的自尊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三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但其他年级之间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处于偏上的水平,无论在性别还是年级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4)大学生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r=-.35,p<0.01);身体意象与自尊显著正相关(r=.50,p<0.01);自尊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r=-.40,p<0.01)。(5)大学生自尊在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6)性别在大学生身体意象、自尊和社交焦虑之间没有调节作用。(7)年级在大学生身体意象和自尊之间,和在身体意象和社交焦虑之间起到调节作用,但年级不在自尊和社交焦虑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总的来说,现今大学生对于个人外在形象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也较高,可以通过影响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更积极的身体意象,并通过影响大学生身体意象和自尊水平来改善社交焦虑的现状,且需注意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侧重点不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