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的突围—格非中短篇小说叙事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1980年代国内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格非以其冷静低调的笔触构建了一个颇具知识分子气质的精神世界,从早期形式实验特征明显的中短篇小说到新世纪以来有意向中国抒情文学传统倾斜的长篇小说,格非始终在探寻兼具先锋形式与传统意蕴的当代文学整体气质。迄今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199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被学界普遍认为是格非跳出先锋文学写作圈子的一个重要标志,以此为节点,格非的文学创作大致可分为前期与近期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在叙事选材、叙事模式以及叙事意蕴等方面大致呈现出从“神秘难解”向“可读可感可解”的路径发展。前期的中短篇小说先锋特质明显,多注重小说叙述形式的技巧,主题意蕴上多复杂神秘;近期的中短篇小说虽保留了不少先锋特质,但更多关注当下的个体生命,其中尤为关注知识分子的爱情与婚姻。但前后两个阶段的创作划分并不意味着前后期创作的断裂,而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例如对边缘人的关注,对偶然性叙述的追求,对个体存在的探索等等,进而言之,格非并非全然放弃了先锋叙事,而是带着先锋叙事的风格展开了新一轮的叙述尝试。整体而言,格非中短篇小说的叙述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形式层面体现出的叙述者、叙述视角以及叙述时间等方面的先锋叙述技法,二是在故事层面所体现出行动、语言诸方面的叙述意蕴。如果说创作早期的格非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尤其是博尔赫斯、卡夫卡等前辈作家的影响,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中短篇小说的书写则明显表现出对博尔赫斯式玄思的远离,展开了一场融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抒情文学传统的格非式书写理念的探索。如果说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代表了格非对中国文学传统回归的耀眼成果,那么中短篇小说则显示了其从先锋迈向传统的发展路径,暗示了其未来创作的前进方向。对格非而言,中短篇小说是其创作的起点更是其表现文学理想的重镇,始终不曾舍弃的知识分子立场促使其在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中灵活运用先锋叙述技法的同时也不断思索当下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生存境遇,追寻形而上玄思的同时更暗含了现代性批判底蕴。
其他文献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现代中国文学优秀的长篇小说家之一,其作品描绘了性格多样的市民阶层、浓厚的老北京风俗文化气息、幽默风趣的京味语言,丰富了现代文学景观。老舍的文学世界除了书写现代中国社会之外,还包含着世界因素。早年他去英国做汉语教师时,曾大量阅读欧洲文学著作,他早期作品中的人文现实主义风格就是模仿狄更斯的创作。老舍去美国交流访学期间,完成了《四世同堂》第三部《黄色风暴》的创作,还在美国出版了《鼓书
城镇居民的政治参与问题是党和国家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城镇居民积极参与政治,一方面可以扩大居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也有利于推动国家的政治建设。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集体主义是基本的文化元素,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同时也要重视个人的发展。以成都市为例,从集体主义视角出发,研究影响城镇居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因素
残雪,在大众视野中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存在。学界对其褒贬不一,或认为她过于另类,偏离主流,一味沉浸在自己扭曲、痉挛和忧伤的文学世界里;或认为她独树一帜,以其特有的写作风格和奔放的想象力搭建出了一座只属于她的文学迷宫,认为残雪这种不合常规的创作方式是对传统文学话语的伟大变革。不管外界如何评价,残雪多年来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在自己所编织的文学世界里坚守自己的“反骨”,其作品所展现的大多为奇谲怪诞的
越南的後黎朝時期跨越中國明清兩朝,來華使團眾多,留下了豐富的詩文作品,也提到了多處在華期間停留的地點。越南使臣來華,從廣西開始一路北上。雖然經過的省份較多,但使臣們大都以廣西為主要描寫對象。通過考證還可以知道元朝使臣入京時,在廣西境內經由柳州到達桂林,與後世路线不同。後黎朝越南使臣來華,前後期燕行所經地點有所不同。前期的使團入京時會途經廣東省,其回程路線所經地點也有別於後世使團。而後黎朝中後期來華
学位
在全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驱动下,电影后产品的发展已经成为与电影的制片、发行和放映同等重要的一个环节。美国漫威(Marvel)电影公司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是世界上运营最成功的IP之一,其后产品的开发及营销策略成为全球学习的典范。虽然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电影后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在我国仍处在起步与摸索阶段,亟待研究与大开发。因此本文致力于归纳美国漫威电影娱乐公司后产品的开发及营销策略,从受
变韵是汉语方言中通过韵母变化来表示区别意义的现象,包括Z变韵和D变韵。近年来,河南地区的变韵研究集中于豫北地区。文章以河南全省方志为研究材料,从变韵分布、语音类型和语法意义等方面,对河南整个地区的变韵现象进行描写和解释。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统计法,利用方志中的语音材料,建立了“河南省方志方言资料数据库”,采纳河南方言郑开片、南鲁片、洛嵩片、漯项片、商阜片、信蚌片和晋语片等七个片区的分法,描写了这七
吳芝瑛(1868-1934),出身於桐城吳氏,晚清民初的進步女性之一,是一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書法家、文學家。吳芝瑛及其詩歌作品在當時就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同時這些作品也是中國女性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吳芝瑛的一生主要有這幾件具有影響力的大事:發動女子國民捐、捐產辦學、義葬秋瑾、發表討袁文書、抄寫經書。吳芝瑛一生結交甚廣,但對其產生深刻影響的主要還是文人、政要和進步女性。在民權思想上,吳芝瑛追求
《新箋決科古今源流至論》,又名《古今源流至論》《源流至論》《古今源流》,是一部成書於南宋晚期的科舉類書。全書分為前集、後集、續集、別集四部分,每集各十卷,其中前、後、續集由林駉所作,別集為黃履翁所作。《古今源流至論》自成書之後,刊行極廣,現存版本以元代圓沙書院刻本爲最早,後來各本均出於此,此後為梅隱書堂本、劉克常刻本、建陽書林詹氏刻本、宗文堂刻本、白坪刻本、《四庫全書》本等,其中圓沙書院本和白坪本
随着大众传媒的全方位渗透和视觉传播技术的革新,纷繁无尽的图像符号占据现代社会,有力而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审美观念……图像化时代来势汹汹、昭然若揭。在众多的视觉化媒介中,新闻摄影被喻为开启图像化时代的导火索,其影响力、真实性、冲击性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2016年,英国摄影基金会联合顶尖名校斯特林大学发布《新闻摄影现状报告》,该报告指出:“新闻摄影领域存在以男性为主导的鲜明特征,
《詩律武庫》成書於南宋末,是一部提供典故及詩例以供詩歌寫作使用的類書。《詩律武庫》的作者舊題為呂祖謙,但歷代對其皆有爭議,通過分析書中內容,可知此書大量抄錄了來自《分門集注杜工部詩》的注文,《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刊刻於1195—1224年,此時呂祖謙已謝世,故《詩律武庫》並非呂祖謙編纂。《詩律武庫》的版本包括二十卷宋刻本、三十卷宋刻本、明鈔本、清影宋鈔本、清鄭尚忠桃源山莊刻本、金華叢書本等。通過對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