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境缉私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627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对外与越南接壤,对内紧邻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等省,区内有着1595公里的海岸线、1020公里的陆路边境线及600公里直达港澳的内河航线,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沿海、沿江又沿边的少数民族省份。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再加上走私可带来的巨额利益的诱惑,使得广西边境地区成为了走私活动的高发地,伴随而来的是当地因政府缉私行为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上升、规模扩大、频次增多、性质恶化的不良趋势,严重妨碍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缉私工作的开展,影响了边境地区的安定繁荣。由此看来,针对此类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治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众维权意识的觉醒,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处置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有效的治理能够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地区和谐稳定;而错误无效的治理则会激化当地官民矛盾,破坏地区社会秩序。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广西边境缉私过程中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理,提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治理思路,以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式,调和、化解事件的根源矛盾,依法规范事件治理的全过程,减少此类群体性事件对当地社会秩序造成的影响,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定繁荣。本文的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明确了相关概念,并对事件的形成机理和治理主体进行分析。第三章阐述广西边境缉私过程中所出现的群体性事件的现状,通过案例回放来归纳出此类群体性事件的特征。第四章总结出广西边境缉私群体性事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简要构建了中央--地方--边民的多元治理模式,并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地方法制建设、提高事件过程治理能力、净化当地社会风气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其他文献
目前,海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在学习平台中呈零散化的分布状态,学习者无法快速找到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资源,造成了“信息迷航与过载”的问题。为此大批学者开始研究将个性化学习与信息推荐技术相结合,但目前在教育领域,传统的在线学习平台中大多直接应用成熟的信息推荐技术,缺乏学习者自身的个性化特征分析,服务个性化程度较低。如何在学习平台中节省学习者检索资源的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资源的使用率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基于PC机的交流传动控制算法开发平台上,将有监督单神经元控制算法应用于交流调速系统中,通过大量物理性实验,对单神经元控制器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有关
化学农药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占有主导地位,其长期大量使川会引起森林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此,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来代替化学农药成为农药产业发展的必
<正>目的: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全身性的骨病。由于骨密度降低和骨性组织微结构发生恶化,使得骨质脆化和敏感,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在原有工矿企业遗留地址修建生态修复工程逐渐成为建筑行业新的潮流。矿坑生态修复利用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其中钢结构屋盖为施工的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频度的增加和人类工程使城市地质环境所受影响和压力与日俱增。导致地质环境的改变日益增大,地质环境加速恶化,城市地质灾害已呈现出
以菲涅耳直边衍射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实验;对影响激光辅助化学刻蚀图形效果最为明显的直边、宽缝和交叉三种衍射行为进行研究;获得了光强分布与衍射腐蚀条纹分布的主要特性。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