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类高职院校不断扩招,教育规模迅速扩展,但在扩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就业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生身处于高等教育底层,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更胜一筹。高职院校的目标是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向社会输出高技能型人才的中坚力量。但随着全球竞争化的加剧,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社会需求匹配程度不成正比,便在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这样的矛盾现象: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深陷就业困难漩涡时,用人单位却时常因招聘不上理想人才而岗位空缺。面对这种困境,使毕业生在求职中尽显尴尬。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用人单位聘用机制、社会就业环境和政府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高职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足。本文通过调查陕西省几所不同性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和不同行业的用人单位相关招聘人员,了解到陕西省高职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情况,通过数据统计具体分析出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同时也使在校学生了解在求职过程中将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欠缺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有针对的加强锻炼,自我完善,提升就业质量,顺利并满意就业。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取文献研究、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对就业能力提出界定,认为毕业生就业能力不仅指狭义上获取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根据内涵本文把就业能力界定为由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组织能力、自我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八个层面构成。通过编制“陕西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包括毕业生卷和用人单位卷,对4所高职院校757名毕业生和75家用人单位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高职毕业生卷和用人单位取得的数据信息分别进行分析,通过研究高职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能力情况的认知,与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情况提出评价,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差异,并发现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高职毕业生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不符;高职院校毕业生专业理论不扎实,专业技能欠缺;高职院校毕业生人际交往技能与团队合作能力有待加强;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定位不明确;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业意识。针对以上问题从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和高职毕业生三个主体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提升对策。本文认为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合作,首先,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毕业生的直接培养者,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和市场需求构建相关课程和完善就业实践体系。其次,企业等用人单位应明确人才需求标准,及时与院校沟通。最后,高职院校毕业生自身应该加强就业能力培养意识,做好个人规划,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