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中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as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的后备力量,教育的主导者—教师,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成为了新的压力源,相当一部分教师长期处于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中。多项研究发现,我国许多中小学教师存在着各种心理情绪问题,非人性化地对待学生而引发的教育事件频频曝光,中小学师资尤其是骨干教师大量流失。所以研究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了《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石家庄市不同类型学校的525名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调查,试图探讨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科学建议。研究结果显示:  1、中学教师普遍存在中度的职业压力,主要压力源是待遇和社会地位、工作负荷、学生和家长。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并不严重。随着教龄的延长,教师在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上的感受呈上升趋势,21年以上教龄的中学教师的压力感和倦怠感下降,差异显著。  2、普通中学的教师在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上显著高于重点中学和职业中学的教师。中学女教师在职业压力上高于男教师,性别主效应显著;在职业倦怠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女教师的平均分略高于男教师。  3、教龄为3年以下的初中教师在学生和家长、角色冲突、学校组织氛围上的压力感受很大,但职业倦怠感受性较小。有11-15年的教龄的初中教师在职业压力感受强烈,而且他们在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两个维度的平均分很高,而个人成就感降低。高中教师在教龄为16-20年间达到压力最大值,16-20年的高中女教师,她们在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两个维度的平均分比其他教龄的教师平均分高,但个人成就感呈下降趋势。16-20年的高中男教师在在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的平均分比其他教龄的教师平均分低。  4、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存在着显著相关。工作负荷越大,工作条件越差,教师的情绪衰竭感就越严重。自身要求越高,工作负荷越大,教师的非人性化的感受越大。角色冲突越大、学校组织氛围越差,教师的个人成就感越低。
其他文献
学位
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编制经历了城乡编制基本均衡、城乡编制倒挂、城乡编制统筹,城乡编制一体化四个阶段。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城
本文采用《聪明特质排序问卷》和《自尊调查表》对台北市两所中学的319名中学生的智力观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年级、性别、自尊水平和自我认定聪明水平的中学生的智力观差异,得
研究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的素质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愈来愈为学校和社会所关注。目前对研究生群体所作的心理健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