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损伤后常引起继发性脑缺血、缺氧,使脑损害加重。因此,在颅脑手术期间如何进行脑保护是目前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七氟烷为新型吸入麻醉药物,动物实验中发现其具有脑保护作用,本实验通过观察神经外科脑膜瘤切除患者血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S100β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证实七氟烷在颅脑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优越性。方法:选择ASAI~Ⅱ择期颅脑手术患者24例,年龄40~65岁。随机分为4%七氟烷组、2%七氟烷组、丙泊酚组,每组8例。术前常规检查及化验异常。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监测,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初设呼吸频率(f)12次/min,潮气量10 mL/kg,氧流量1.5L/min。根据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调节f和VT,维持SpO2 98%~100%,PET CO2 27~30 mmHg。所有患者共分为3组(S1组、S2组、P组)。S1组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S2组吸入4%七氟烷维持麻醉,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5mg/kg/h)维持麻醉。按以下5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T1(术前24小时)、T2(麻醉诱导后)、T3(手术2 h)、T4(手术4h)、T5(术后24小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的变化,并进行术前、术后24h的MMSE评分。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x±s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MMSE评分比较,术后24h均低于术前24h(P<0.05);S1、S2组术后24h评分及差值高于B组(P<0.05)。2.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测定结果显示S100β蛋白浓度七氟烷吸入麻醉组明显低于丙泊酚麻醉组,且手术2h和术后24小时S100β蛋白浓度七氟烷吸入麻醉组明显低于丙泊酚麻醉组。3.患者血清NSE浓度测定结果显示NSE浓度七氟烷吸入麻醉组明显低于丙泊酚麻醉组,且手术2h、手术4h和术后24小时NSE浓度七氟烷吸入麻醉组明显低于丙泊酚麻醉组。结论:1.七氟烷在颅脑手术患者麻醉中具有脑保护作用。2. 4%七氟烷较2%七氟烷脑保护作用强。3.七氟烷较丙泊酚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