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重要途径。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科学地规划设计职业生涯,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之间匹配度不高,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面临的重要问题,高等学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供需矛盾的原因之一,是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高,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缺乏主动性,存在从众性和盲目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受多重因素影响,特定的社会网络是形成大学生职业规划多重影响因素的条件,因此,基于社会网络视域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工科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因所学工程技术类专业复杂性和将要从事的工程师职业特殊性,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征和规律具有典型意义。深入研究社会网络与工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从一个侧面揭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为规律,为高等学校选择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案,促进大学生自觉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论文聚焦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之间匹配关系问题,以工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实证调研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的学术文献,阐释了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对本研究的启迪,论证了从社会网络视域研究工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学术价值。第二,诠释并界定了职业、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网络等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同时,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设计了社会实证调查方案,对上海市五所工科院校的1650名工科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第三,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分析框架,依据实证调研获取的数据,阐释了工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征与规律,研究了工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影响因素,论证了社会网络支持与工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内在逻辑。第四,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等数理统计方法,揭示了特定社会网络背景下社会网络支持对工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机理。论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工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体现了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职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折射了高等教育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争论,摆脱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者对立的思维模式,是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在矛盾的重要前提。(2)工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受到特定社会网络的影响,社会网络与工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为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3)工科大学生因获得的社会网络支持不同,个体职业规划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性。(4)工科大学生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决定了工科大学生获取网络支持,即信息支持、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的程度,网络支持程度又影响着工科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目标定位和职业通道设计。(5)在深刻把握影响工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基础上,将工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等工科教育体系,选择有效的教育实践方案,才能增强工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