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型净水厂消毒工艺优选及置换工程应用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毒是净水厂在水处理过程中为保证出厂水生物安全风险最重要的手段,其中液氯消毒应用最广泛。然而消毒在保证饮用水生物安全的同时,会衍生出不同种类的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这些DBPs当中有些已经被证实存在对人体健康致癌、致畸或致突变风险,因此DBP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DBPs生成的种类和浓度由原水中有机物的成分、水处理工艺、消毒方式等多种因素决定。本文以北方H市M水库原水和常规处理工艺水厂的出厂水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实际角度出发,首先确定了原水中有机物种类、含量及其年际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H市水源水中有机物主要为分子量为5k Da-10k Da及<1k Da的富里酸和腐殖酸,二者是氯化消毒副产物(Chlorine disinfection by-products,Cl-DBPs)的主要前驱物质。由于H市水厂为常规水处理工艺,对于原水中有机物处理效果不好,因此采用液氯消毒后会形成较多的Cl-DBPs,主要为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TCM)、三氯乙醛(Chloralhydrate,CH)、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A)、二氯乙酸(Dichloroacetic acid,DCAA),上述Cl-DBPs含量较高的时期主要集中在春汛和夏秋汛期。从国家规范化考核结果分析发现,北方很多地区采用氯消毒的常规工艺净水厂,由于资金的问题未能配套足够的水质检测设备开展DBPs的检测工作。为此,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基于原水常规指标和氯投加量与DBPs生成量的预测模型,发现消毒剂投加量是影响DBPs生成的重要因素。所构建的TCM和CH生成预测模型,R~2分别为0.956和0.997,其中Cl2、高锰酸盐指数(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Mn)对TCM和CH的生成为正相关,对DBPs生成有促进作用。两种模型的建立将为不具备DBPs检测能力的水厂提前预判DBPs生成情况提供依据。以M水库原水作为对象,研究不同消毒方式产生DBPs的情况。二氧化氯消毒(Cl O2),出厂水DBPs浓度可符合国标要求,但Cl O2及配制的主要原料,存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潜在风险;次氯酸钠消毒后出厂水DBPs种类和含量与液氯消毒一致,但p H能提高0.1-0.2,可减少生产过程中投碱量;紫外线-氯耦合消毒联用技术,虽然可以降低DBPs生成量,但紫外灯使用过程中按照P净水厂供水量每日增加电量3872.6k W,对应CO2排放量增加3052kg,水厂运行成本大幅增加,也不符合碳中和的理念;氯胺消毒在先投加硫酸铵后投加次氯酸钠的条件下(Cl:N为4:1),消毒效果最佳,出厂水全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从消毒剂使用安全性及水质达标的角度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氯胺消毒作为最终的消毒方式。建议水厂消毒工艺置换改造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先将液氯消毒改为次氯酸钠消毒,解决消毒剂生产安全问题,且已在未停水的情况完成;二期工程增加硫酸铵投加设备,最终实现完成液氯消毒到氯胺消毒方式的置换。采用H市供水管网水为对象,研究DBPs在实际管网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二次加氯后对管网水中DBPs生成量的影响。研究表明4种DBPs在前24小时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其中CH浓度在24h达到最大值21.2μg/L,较出厂水增加37.2%,TCM在36h时达到最大值21.1μg/L,较出厂水增加83%,与TCM变化相似,TCAA和DCAA也是在36h时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低。另外,CH在各个季节都存在超标风险,在出厂水和管网水中DBPs中含量占比最大,分别为38.81%和31.02%;对管网水中流速和二次加氯量对DBPs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流速条件下DBPs会随着二次加氯量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升高趋势平缓;当二次加氯量不变而流速增加时,DBPs呈现降低的趋势。
其他文献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我国急需发展可靠的储能技术来消纳电网中的新能源。在众多能量存储技术中,抽水蓄能发电技术是目前唯一可在电网尺度大规模利用的储能技术。由于新能源在电网中大量的投入,抽水蓄能机组每天经历的工况转换次数多达十几次,在过渡过程中常伴随剧烈的高幅值压力脉动,其作用于转轮可诱发转轮水推力剧烈波动,高幅值压力脉动和剧烈的转轮水推力波动会造成过流部件疲
学位
永磁同步电机因其高转矩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矢量控制技术依赖准确的电机电气参数信息,因此电机参数辨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信号注入的电机参数辨识方法可通过灵活的信号注入策略,实现电机多工况下有效的状态解耦和信息提取,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参数辨识的精度,拓展其通用化应用程度,需对基于信号注入参数辨识方法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1)提高
学位
通常采用下垂控制来稳定微电网的频率和电压,但仅在下垂控制下,由于各分布式发电单元之间线路阻抗不成比例,导致当微电网稳定运行时,电网的电压与频率会存在稳态误差,而且这种控制策略受线路阻抗与负载的影响使得微电网的动态特性很差。所以引入次级控制对微电网的频率、电压和功率进行二次调节,消除频率和电压的稳态误差并实现功率均分。本文采用分层分布式控制方法对微电网进行多级控制,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主要工
学位
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NO2等毒害气体被大量排放,这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并威胁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载有气敏材料的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可以将气体成分和浓度转化成可识别信号的电子器件,能够实现实时、安全地监控NO2。然而,基于金属氧化物材料的传统NO2传感器需要高温或光激发等严苛的工作条件,与未来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相悖。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NO2室温气敏材料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二维材料具有比表面积
学位
针对新能源汽车实际使用的环境工况、寿命及长续驶里程要求,高镍三元材料因具有质量和体积比能量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成为近中期产业化应用的首选,但高镍多晶存在热稳定性不高、循环后期颗粒破碎导致容量衰减的难题。本文通过高镍多晶材料包覆改性、高镍多晶与单晶材料混配等方式提高其综合性能;采用多光束激光偏转法在线定量监测充放电过程中正极的应力变化,基于准二维(P2D)锂离子电池模型,建立百安时级方形电池的并联
学位
为了提高中国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简称RIOH)建立了一条名为"RIOHTRACK足尺试验环道",长达2.038公里的足尺路面试验平台,从而获取实际道路动力响应试验数据,用以验证、更新和优化当前中国路面结构和材料的设计方法。足尺试验所获得的环道在各种荷载和环境条件下的响应能够准确地体现现场条件(尺寸、材料、环境和交
学位
近年来,氧化再生纤维素(Oxidized Regenerated Cellulose,ORC)因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长效抗菌、免疫刺激、促进创面伤口修复和抵抗病毒等生理学功能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代表性产品为ORC止血纱布,然而ORC止血纱布因其高羧基含量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降解快速、力学性能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医用缝合线领域的发展。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医用缝合线,其应该具备力学性能优良且降解性能可
学位
基于磁热效应的磁制冷技术,因其环保、高效、稳定的固体制冷特性,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潜力。其中稀土非晶合金磁制冷工作区间宽,一直被视为磁制冷的重要候选工质材料,遗憾的是较低的磁熵变一直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磁性过渡族元素的引入有望大幅提升稀土合金的磁热性能。本文采用熔体抽拉技术制备了四种三组元HoEr基磁性过渡族合金纤维,通过理论计算实现了合金纤维磁热性能预估;阐明了合金纤维微结构对磁热性能的影响规
学位
轴承作为重要的传动件决定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机械效率。相比于普通轴承,航空轴承的服役条件更加苛刻,可靠性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其向超长疲劳寿命、超高强韧化和耐磨的方向发展。M50钢及其变体M50Ni L钢被称作第二代轴承钢,是目前航空轴承的主要用钢。碳氮薄膜因其固有的高硬度、低摩擦系数、高耐磨性、低成本等优点成为应用于齿轮箱和轴承的良好候选材料。然而,硬度较高的碳氮薄膜与钢基体之间存在较大的性能差异,容易
学位
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可溶液加工、可卷曲和可大面积制备等特性,是新一代重点发展的光伏技术。目前单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19%,但是有机太阳能电池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相对于硅基和钙钛矿光伏技术,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其次,有机太阳能电池高性能材料不足、高性能器件工艺复杂及稳定性较差。有机给受体材料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核心,给受体材料协同发展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有机太阳能电池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