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文坛的杰出代表人物并且引起了国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并在1988年为她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为什么莫瑞森的作品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呢?笔者认为,小说的含混性对引起强烈的震撼效果功不可没。因此,本篇论文对这部经典小说中的含混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深入解析文本的基础之上,论文主要从人物的含混性,叙事手法的含混性与意象的含混性三个方面对《宠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作者发现小说的主要人物宠儿的身份是含混的。她既可能是塞斯死去的女儿,也可能是从一个白人手里或装满奴隶的船上逃跑的奴隶。在奴隶制度下,白人的性格和身份也是含混的:有些像戛纳先生一样热情善良;有的则像学校教师那样举止文雅但行为龌龊;还有一些如爱弥和索亚一样遭受着奴隶制度的迫害。通过采用含混的名字,莫里森暗示了即使对于黑人来说名字至关重要,但很多黑人只有一个象征性的名字而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名字。小说的人物含混性使得整部小说,整个故事都充满了含混。也就是说,尽管小说主要叙述了发生在奴隶塞斯身上的一件事情,但这样相同的事情或很多类似的事情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奴隶身上。在《宠儿》中,莫里森采用了几种含混的叙事手法。在整部小说中,叙述者都没有直接叙述发生的故事,与此相反,她经常引领读者自己去思考判断。这样莫里森就在叙述者与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很有意义的张力,每当叙述者增加一点参考证据,读者想解决谜团的愿望就增强一分。莫里森还采用了含混的多重叙事声音来叙述相同的故事,但它们之间又互不重复各不相同。这种不断变化的重复使读者感到这个故事非常熟悉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这种含混的重复还暗示了莫里森没有采用一种绝对权威的观点来判断这些事情,只有靠读者自己根据相应的状况去解读。莫里森还依靠含混的意象来含射非籍美人更深层次的记忆与小说中没有展现的内心生活,本论文主要解析了水、塞斯后背上的树和与保罗有关的金属三种意象。她常常借用一种意象来暗示几种意思。比如,在《宠儿》中,水有时象征奴隶们的苦难或无法承受的过去,但有时又代表着他们的自由与解放。总之,莫里森是一位富有创意的作家,通过含混性增加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使《宠儿》成为了一部现代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