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肿扩大是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可改变的预测因素。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并对血肿扩大进行积极防治,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降低死亡率。CT平扫出现混合征及CTA出现斑点征是血肿扩大的影像学预测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比较混合征与斑点征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筛选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86例。采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入院GCS评分、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血糖、血脂、炎性因子、血肿部位、大小、形态、密度等。入院后所有患者立即进行基础资料采集(性别、年龄、既往史、入院GCS评分)、生命体征监测(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急性感染三项),并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基线CT及CTA扫描,判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及密度(混合征及斑点征),并于发病24小时后复查CT判定是否出现血肿扩大,根据判定结果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和非血肿扩大组,其中血肿扩大组56例,非血肿扩大组130例。自行设计临床数据统计调查表,对相关因素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变量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关系,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及多构成比卡方检验(X2检验)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混合征与斑点征对血肿扩大的敏感度、特异性、诊断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混合征与斑点征预测血肿扩大的准确性。变量的选入及排除界值均为0.05,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其中血肿扩大组56例,非血肿扩大组130例。在发病6h内行CT及CTA扫描中,36例患者出现混合征,45例患者出现斑点征,其中血肿扩大组出现混合征与斑点征分别为20例与25例,非血肿扩大组出现混合征与斑点征分别为16例与20例,血肿扩大组出现混合征、斑点征的例数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混合征与斑点征分布特点分析中发现,仅存在混合征患者12名,其中4名患者发生HE(33.33%)。仅斑点征患者21名,9名患者出现血肿扩大(42.86%)。24名患者同时存在混合征与斑点征,16名患者发生血肿扩大(66.67%)。而既无混合征也无斑点征患者129名,27名患者发生血肿扩大(20.93%)。同时存在混合征与斑点征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比例明显高于仅存在斑点征或混合征或两者皆无的患者(66.67%vs33.33%vs42.86%vs20.93%)。计算混合征与斑点征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5.71%vs44.64%、87.69%vs84.62%、55.56%vs55.56%、73.91%vs78.01%。比较发现斑点征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混合征,而特异性低于混合征,阳性预测值二者大致相等。混合征与斑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7与0.642。其余相关因素中,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入院GCS评分、入院血压、血糖、血脂、炎性因子、基线血肿体积、血肿部位、血肿形态、混合征、斑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结论]入院GCS评分、入院血压、血糖、血脂、炎性因子、基线血肿体积、血肿部位、血肿形态、混合征、斑点征均与血肿扩大相关。混合征与斑点征对于ICH患者HE的预测均具有重大意义。CT混合征在常规非增强CT上易于识别,对血肿扩张预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CTA斑点征对于预测HE敏感度及准确性更高,更易发现高HE风险的患者。混合征与斑点征同时存在能更好的鉴别出高HE风险患者。虽然混合征不能完全取代斑点征作为首选的影像学预测方法,但对于早期不能立即进行CTA检查的患者而言,CT混合征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预测血肿扩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