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短小芽孢杆菌转酮酶缺失突变株(Bacillus pumilus SY-6)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培养基配方、溶解氧浓度等发酵条件对B.pumilus SY-6生物合成D-核糖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构建了对该突变株进行代谢通量分析的平台,并利用此平台对不同发酵条件下B.pumilus SY-6的代谢网络进行了分析,对D-核糖提取精制的条件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 考察了无机氮源对B.pumilus SY-6菌体生长和D-核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突变株不能以无机氮源为唯一氮源进行D-核糖发酵。以玉米粉糖化液为底物进行D-核糖发酵,考察了玉米粉不同酶解方式和不同初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在以玉米粉双酶酶解液为底物进行摇瓶发酵时最高产量达到63.4g/L。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A,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设计了葡萄糖、玉米浆、硫酸铵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方案,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确定了B.pumilus SY-6生长和发酵最佳C/N比。结果表明,6#和15#培养基配方分别在D-核糖产量和转化率上优于其它培养基配方,摇瓶发酵结束后D-核糖产量分别为80g/L和71g/L,转化率分别为33.3%和37.9%,对照实验中D-核糖产量和转化率为58g/L和32.2%。同时还确定了该突变株生长和发酵最佳C/N比分别为19:1和11:1。在5L发酵罐中对不同溶解氧浓度下D-核糖发酵的过程参数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溶解氧浓度影响D-核糖发酵的机理,提出了在D-核糖发酵过程中0至10h控制溶解氧浓度为60%,10h至发酵结束控制溶解氧浓度为80%的分阶段供氧的控制模式。 本文在分析了胞内EMP途径、HMP途径、TCA循环和生物大分子合成途径之后,基于化学计量平衡方程,构建了B.pumilus SY-6菌株生物合成D-核糖的代谢网络。应用代谢通量分析法,得到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和不同溶解氧浓度下B.pumilus SY-6的胞内代谢通量分布,对G-6P、R-5P、PEP三个关键节点进行了节点分析。 本文确定了D-核糖发酵液预处理、脱色、脱盐、浓缩等工序的具体参数,D-核糖总提取收率达到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