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长叶碛滩位于长叶碛水道,长江上游航道里程632km,果园港上游2km处长江右岸,为一弯曲河段凸岸卵石大边滩,低水位期航道弯、浅、窄,是川江著名浅滩。长叶碛上段左岸水葬为川江著名枯水期浅滩之一,三峡水库蓄水后航道情况有所改善,右岸长叶碛边滩阻挡上游来水,在碛翅处形成剪刀水、斜流等不良流态。总体来看,该水道的治理难度较大,是长江上游航道等级提升的重点整治水道。因此,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详细研究长叶碛河段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叶碛滩位于长叶碛水道,长江上游航道里程632km,果园港上游2km处长江右岸,为一弯曲河段凸岸卵石大边滩,低水位期航道弯、浅、窄,是川江著名浅滩。长叶碛上段左岸水葬为川江著名枯水期浅滩之一,三峡水库蓄水后航道情况有所改善,右岸长叶碛边滩阻挡上游来水,在碛翅处形成剪刀水、斜流等不良流态。总体来看,该水道的治理难度较大,是长江上游航道等级提升的重点整治水道。因此,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详细研究长叶碛河段的水沙输移过程、航道碍航特性和卵石滩险演变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航道整治方法的研究,寻求提出一种科学、合理的航道整治方案,对于该类卵石大边滩弯曲水道的整治极为关键,也为类似的航道整治工程研究提供了借鉴。
本文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长江经济带上游航道重点建设项目“长江上游广阳坝航道整治工程模型试验研究”为研究背景,以长叶碛航道整治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水文、泥沙及地形资料,对长叶碛河段进行了河床演变分析;并通过建立1∶100正态河工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其推移质输移规律,提出并研究了三种整治方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通过河床演变分析得出,总体来看,长叶碛水道河流河势比较稳定,河床冲淤幅度变化不大;长叶碛深泓的平面变化状态较小,但是纵向滩槽变化较大,主要受采砂影响,该河段岸线近年来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
(2)基于长叶碛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行卵石推移质输移特性试验,测定卵石输移平均速度,并拟合适用于该河段的卵石输移速度表达式。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基于推移质输移特性的挖槽断面设计方法,运用推移质输移规律的原理及挖槽断面设计的联合调控技术,提出了长叶碛河段的航道整治方法,为此类山区河流的整治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参考。
(3)分别对拟定的三种整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成果分析优选出适用于该河段航道整治的推荐方案。提出了将方案III做为推荐方案。
其他文献
三峡水库175m蓄水后,库区航道条件大幅改善,但处于变动回水区的广阳坝福平背河段消落期存在的大尺度漩涡碍航流态,对过往船舶安全及通航效率造成较大影响。福平背河段漩涡形成原因复杂,彻底治理的难度较大;且该河段属于保护区内,大规模的航道整治工程受到限制,因此,探明大尺度漩涡的碍航特性,优化航道与船舶航线布置,对改善船舶的通航安全和效率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通过长江上游福平背河段物理模型试验,结合小比尺
我国西南山区的部分枢纽由于所处河道狭窄,未同步建设相应的通航建筑物,致使枢纽上下游水上运输发生中断。建设翻坝转运码头(简称“翻坝码头”),并通过翻坝公路及港口连接道路进行货物的陆上翻坝转运,实现枢纽上下游运输的衔接,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翻坝码头由于距离枢纽坝址较近,往往处于下游枢纽的变动回水区,下游枢纽的调度与运行使码头通航条件具有明显的特点。 白石滩码头作为下游溪洛渡枢纽变动回水区内的翻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朝天门至涪陵河段处于长江上游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资源保护区。长江经济带、交通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要求朝天门至涪陵河段需尽快建成4.5m航道。围绕“生态优先”的整治原则,朝天门至涪陵4.5m航道建设工程将同步兼顾鱼类生境营造,以实现航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建立长江上游生态航道典范。 本文针对该朝天门至涪陵4.5m航道工程中面临的鱼类生境营造问题,选取中堆河段,开展了鱼类资源分布的现
地表水水质模型是支撑水环境评价、预测预警、水污染治理等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模型认证是权威机构(如生态环境部)对模型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的合格评定。模型认证能够指导包含模型开发、评估、应用、推广在内的整个模型生命周期的研究活动。我国在地表水水质模型认证方面的工作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尚无一套规范化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模型评估体系。本文拟通过文献收集、专家评估、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
内河航运作为综合运输系统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流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河航运具有效率高、费用低、能耗小的特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运输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河运输市场空前繁荣,内河运输业的发展增加了内河的溢油污染风险。长江航道是我国重要的水运物资通道,在三峡库区尤其是变动回水段危化品港口码头数量的增加使危化品船舶和油轮数量随之增长
长江上游朝涪段开展3.5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后,航道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但广阳坝河段福平背仍长期存在大尺度立轴漩涡现象,严重威胁上下行船舶的航行安全。本文通过物理模型实验与理论分析方法,对广阳坝段福平背大尺度立轴漩涡的演化特性及控制措施进行研究,阐述其形成机理与运动过程,并通过工程措施削弱其影响。本文主要成果如下: (1)提出了基于H-S光流法的流场观测算法,结合物理模型,对广阳坝福平背段立轴漩涡形
土质心墙堆石坝因其良好的变形协调能力被广泛运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但其裂缝问题至今没有很好解决。众多研究表明,堆石坝黏土心墙常处于压剪应力状态,因此揭示压实黏土的压剪断裂机制对解决心墙裂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查明了裂缝倾角、无量纲裂缝长度和试样尺寸等对压实黏土压剪断裂性状的影响,揭示了压实黏土的压剪-张拉断裂破坏机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 (1)通
由于长江河道中砂石料被过度开采,河床地形遭到严重破坏,采砂坑附近水流流态紊乱,对河床演变以及船舶航行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目前对于采砂坑的研究大部分侧重于对采砂河道演变的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试验,较少有针对采砂坑局部水流运动特性和泥沙淤积的分析研究。本文主要研究采砂坑内的水流特性与淤积分布情况,可为采砂坑河段演变分析提供理论支持,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针对矩形采砂坑水流结构特性以及泥沙淤积形
碱骨料反应(Alkali-aggregate Reaction,以下简称AAR)是一种混凝土组成成分的物理化学反应,AAR能改变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降低RC结构力学性能。目前关于碱骨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劣化机理层面,尚未在结构层次考虑钢筋对混凝土碱骨料损伤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针对钢筋和混凝土粘结性能在碱骨料反应下的弱化机理开展了系统研究。 本论文考虑了钢筋尺寸、配箍率、AAR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钢筋
目前国内关于约束条件下圆管冲击射流的研究主要偏向于传热、噪声性质,关于流动特性的研究尚不全面。为了提高对多重关键控制因子影响下半封闭淹没圆管冲击射流流动机理的认识,本文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恒定多孔紊动射流试验装置,同时借助PIV高速粒子测速仪进行试验,统计分析半封闭淹没圆管冲击射流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时均特性与紊动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该类射流的物质扩散和能量耗散作铺垫,并为工程应用提供机理解释与水力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