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民全民化的发展态势,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作为网络语言主要语言形式之一的网络流行语也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被人们了解、熟知、使用、传播。网络流行语生成于社会现实,是社会生活现实的一面镜子,是人们价值选择和价值倾向的另一种表达。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越来越多的网民愿意借助网络这一媒介和平台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吐露自己的心声,一定程度上,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民众社会心理的真实呈现。研究网络流行语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对准确掌握民众的社会心理动态、引导社会心理积极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对2007—2016年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进行微观分析,了解和把握网民每年的关注焦点和社会情感状况,从静态动态、横向纵向的角度总结分析近十年网民社会心理的发展变化,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探索社会心理变化的现实根源,进而从实践层面对社会心理的引导和改善做理性思考。本文框架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网络流行语和社会心理的内涵及其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异质同构”关系。第二章主要从静态的角度对近十年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进行总结梳理,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方面入手考察网络流行语反映的社会心理。第三章则从动态的角度对近十年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进行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分析,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结梳理近十年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的类型及其变化、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分析探究近十年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反映的社会情感及其变化、发展趋势;第三部分,在掌握近十年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类型以及社会情感变化发展的基础上,总结社会心理的发展变化。第四章是在前两章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社会现实,对近十年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变化进行归因分析,主要体现为公民政治意识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贫富分化明显、价值观念多元以及社会矛盾冲突凸显等。第五章则是从实践层面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对民众的社会心理变化进行干预,以引导社会心理的健康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