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理代谢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地壳中氟的分布不均衡,一些环境中的氟元素水平过高,可造成人体长期从外界获得的氟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及体液和组织中氟离子浓度增高,从而导致全身慢性中毒性病变,这种慢性氟中毒称为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涉及人口众多,几乎遍及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发达国家地方性氟中毒危害较轻或接近消除,而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流行较重。目前,我国地氟病病区人口约为1.18亿,除上海市和海南省外,其他各省、区均有病区分布。重症地氟病病人可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瘫痪。地方性氟中毒的病理表现主要分为骨相损害和非骨相损害,其中以骨相损害为重,可导致骨转换加速、骨硬化、骨软化、骨质疏松、骨周软组织骨化以及软骨和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在临床上,地氟病主要表现为氟骨症和氟斑牙。氟骨症是慢性氟中毒最主要也是最严重的临床表现,高骨转换状态即骨转换加速是其重要的病理特征,表现为骨吸收与骨形成正常动态平衡的破坏。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 BSP)是一种高度硫酸化、磷酸化的酸性糖蛋白,是骨或其他矿化组织中一种主要的非胶原基质蛋白,与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同为小整合素结合配体N端联结糖蛋白(small integrin-binding ligand, N-linked glyeoprotein, SIBLING)家族成员。BSP作为一种配体蛋白通过C末端RGD肽段识别整合素αvβ3使破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短暂升高,从而加速骨分解过程。BSP主要与羟磷灰石核心形成及骨再建过程有关,在新骨形成及骨再建活跃部位呈现高表达,在成骨细胞的趋化、粘附和分化以及基质的矿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某些骨代谢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MM)、无症状或良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PHPT)、Paget病)和骨转移瘤病人的血清中BSP水平可明显升高。目前,血清BSP浓度已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反映机体骨转换水平的骨代谢指标。在国外,具有血清免疫活性的BSP水平已被作为一个新的骨吸收代谢指标应用于临床研究。鉴于地方性氟中毒对人体的危害以骨相损害为重,而骨涎蛋白在骨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长期高氟暴露是否可影响机体BSP的表达水平将有助于阐明慢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然而,迄今相关研究报告极少,仅见徐志灵等报告了过量氟对大鼠切牙骨涎蛋白表达的影响和本教研室2005级研究生韩冰关于亚慢性氟暴露对大鼠骨组织BSP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报告,尚未见到有关人群研究的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高氟暴露是否会影响人群血清BSP的表达水平,从而为氟骨症的发病机制探讨和有效防治提供来自人群研究的基础信息。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根据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辽宁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的相关信息,选取具有不同地理特征和不同历史水氟含量的4个自然村,即阜新市彰武县丰田村、锦州市凌海市(县级市)建业村、沈阳市康平县望山堡村和沈阳市法库县黄荒地村作为调查点,开展入户普查,调查对象为年满17周岁的当地常住人口,共计461人。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经济收入情况、文化程度、流行病学资料和历史上高水氟暴露情况等,并采集血样与尿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将尿氟值>1.6 mg/L的全部54名调查对象作为高氟暴露组(简称高氟组),并从尿氟值≤1.6 mg/L的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29人作为对照组。二、样品采集与检测(一)尿样采集与尿氟含量测定采集研究对象随时一次性尿样10 mL,记录姓名、编号,保存于-20℃冰箱中待测。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二)血样采集与血清BSP含量测定用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血样5 mL,做好记录,室温静置2小时后以3000 rpm离心20分钟,分离血清,分装保存于-70℃冰箱中待测。人血清BSP含量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BSP ELISA试剂盒购自德国Immundiagnostik公司。测定方法:用抗人BSP抗体包被于酶标板上,标准品和人血清样品中的BSP与抗体结合后,加入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鼠抗人BSP,形成免疫复合物连接在酶标板上,加入底物工作液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蓝色,最后加入酸性终止液。采用KHB ST-360全自动酶标分析仪于450 nm处测定OD值,并以620nm处的OD值作为参考值。人血清BSP浓度与OD值成正比,可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样本中的BSP浓度。三、统计分析利用Excel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录入整理,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t检验和相关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采用CurveExpert软件对ELISA实验结果进行曲线拟合。结果1、高氟组与对照组尿氟分布特征高氟组和对照组的样本含量、尿氟浓度(mg/L)的范围、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54,1.78~11.18,3.19和1.29;29,0.12~1.42,0.60和0.22。2、高氟组与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比较高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构成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分布范围分别为17~65岁和26~79岁,高氟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高氟组的经济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均低于对照组。3、两组人群血清BSP水平的比较高氟组与对照组人群血清BS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按性别分层比较两组人群的血清BSP水平分别比较男性和女性两组人群的血清BSP含量,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不同性别人群血清BSP水平的比较分别比较高氟组和对照组不同性别人群的血清BSP含量,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两组尿氟含量与血清BSP含量关系的研究高氟组和对照组尿氟含量与血清BSP含量之间均无直线相关关系。7、两组人群血清BSP含量与年龄关系的研究高氟组人群血清BSP含量与年龄之间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而对照组人群血清BSP含量与年龄之间则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8、两组不同性别人群血清BSP含量与年龄关系的研究高氟组男性血清BSP含量与年龄之间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而女性血清BSP含量与年龄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对照组男性和女性的血清BSP含量与年龄之间均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未发现高氟暴露对人群血清BSP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影响。本研究发现,高氟暴露组男性血清BSP含量与年龄之间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即高氟暴露组男性的血清BSP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