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跆拳道运动员骨骼肌疲劳体表温度变化规律,为运动疲劳的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手段。方法:运用红外热像技术对跆拳道运动员身体上胸腹部的体表温度进行监控,观测体表温度的变化情况;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肌酸激酶(CK)指标,采用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试剂检测;采用RPE量表对自我疲劳感觉测试。受试者运动实验前两天不进行任何剧烈运动,常规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次测试均于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30分钟),以降低生物节律的影响;测试实验室温度24±2℃,湿度:50±10﹪,保持相对恒定。训练日,分别于每天上午9:00开始训练完成2小时训练,下午14:00开始训练完成2小时训练,上午训练要求达到最低心率130次/分,并保持30分钟以上,训练结束时间为11:00;下午训练要求达到最低心率170次/分,并保持30分钟以上,训练结束时间为16:00。结果:1、运动员在运动后运动损伤部位明显升高,能够间接的反映运动员的疲劳状态。2、体表温度与肌酸激酶(CK)、心率、自我疲劳感觉(RPE)有良好的一致性,说明体表温度值能够代替肌酸激酶(CK)、心率、自我疲劳感觉(RPE),说明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准确的评定疲劳。结论:红外热像仪能准确识别和分析运动员损伤及疲劳的状态;运动员的体表温度与(CK)具有一定的相关规律;运动员的体表温度与自我疲劳感觉(RPE)具有一定的相关规律;运动员的体表温度与心率具有相关规律;运动员在运动损伤后运动损伤部位体表温度明显升高,间接反映运动员疲劳状态。建议:红外热像仪能准确识别和分析运动员损伤及疲劳的状态,不影响比赛和训练,可作为运动员监控疲劳的重要手段,为运动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