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龙江流域是公认的“民族走廊”之一。这道走廊所在的每一段都是语言研究的宝贵园地。本文在描述本流域地理、历史、民族、语言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本流域方言(regional dialect)的语法特征,并将其跟东邻的中原官话、南濒的西南官话以及北接的藏语(Tibetan)康(Kang)方言语法特征作了比较,发现本流域汉语方言既有中原官话的语法特征,又有西南官话的语法特征,但中原官话成分比西南官话成分比率高。本流域方言有两道“界”,一是流域方言与藏语康方言的“界”,一是流域方言与西南官话的“界”。在这两道“界”的过渡地带,有不少语法特征处于“兼收并蓄”或“叠置使用”的状态。 本文认为:1.经济活动对方言语法影响巨大。它既致使方言语法产生趋同性,也导致变异性。在语法变异中,词法变异得较慢,句法变异得较快。句法变异的表现有两种,一是换位,二是叠置。2.经济活动类型的差异加上封闭的地理环境,会产生“方言岛”,也会使方言保存较多的古语成分。3.本流域汉语方言语法中,既有近代汉语的保留,又有周边汉语方言的参与;既有藏语康方言的渗透,又不可避免地受汉语共同语的影响。因而是很有特色的一种方言。4.“古——方——普”大三角结合的理论,不足以解释本流域的汉语方言语法现象,还得增加一个“角”——“少”,即少数民族语言,用“四角”结合的理论来探析本流域的汉语方言。 本文参照了语言接触与变异的理论,采用了描写和比较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