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作为承载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精神文化重要载体,她所呈现出的自然色彩与乡土精神是在城市中的任何地方感受不到的。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乡村振兴口号的提出,乡村各方面环境正在发生巨变,城市建设的需求使得土地资源开发范围扩大,也使得开发者从乡村土地资源中获取的利益也越来越多。曾经城市中才有的东西开始向乡村蔓延,乡村建设指向的更多是利益关系,乡村的开发给投资者带来了利益,给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城镇化率,也带来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变化:乡村环境破坏、聚落风貌失调、农业生态退化、乡土文化断层等。我们急需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对乡村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乡村建设的一个主要着眼点。以笔者实践对象出发,本文研究范围重点在重庆市东南地区的山地乡村,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市的城市发展势头良好,但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并已经开始威胁乡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乡村经济的和谐发展。传统形式的乡村建设价值导向单一,即实现一个既定目标,但现阶段乡村发展的复杂性更高,复合程度也更深了。正确处理乡村发展各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梳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应对方法,有利于推进重庆山地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缓解重庆区域山地乡村土地资源与农业、生态、文化、生计、聚落的矛盾,促进重庆东南部山地乡村乃至更大范围乡村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重庆市山地乡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总结国内外乡村建设发展的基础上,结合重庆传统山地乡村建设现状,以问题为研究导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现阶段乡村建设价值导向单一以及其关联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空间分层整合”思路的空间设计目标。笔者在此研究框架中,引入了复杂性科学中的“涌现理论”,把“涌现”生成原理剖析并运用到研究中,从农业、生态、文化、生计、聚落等乡村建设五维要素介入,通过多维度空间要素的分层整合,结合景观生态学、建筑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分析,探索重庆山地乡村建设适应性方法。为了使研究内容更具全面性,本文结合了重庆市黔江区水市乡乡村旅游规划实例,从实际案例丰富理论支撑,进一步阐释文章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