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制度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集体经营制度到家庭经营制度,每次制度变迁都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边际收益递减趋势。在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日益凸显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和农业经营主体结构弱化的难题。为了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这一矛盾,我国必须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而家庭农场因为较为独特发展优势与农业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构成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家庭农场作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制度的重大变革。但家庭农场发展实践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成为其发展的阻碍。那么,家庭农场如何发展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亟需破解的难题。鉴于此,本论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研究我国的家庭农场发展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家庭农场是什么—家庭农场为什么会产生—我国家庭农场怎么样—发展家庭农场怎么办”这条逻辑主线对制度变迁视域下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问题展开研究。融通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和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并以此为基础理论对家庭农场发展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将家庭农场作为一种农业经营制度来研究,引入了制度变迁理论,并将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诺斯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与融通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以马克思、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融合界定了家庭农场概念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从基础理论层面解释家庭农场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实证研究了国内家庭农场现状和国际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指导;最后,在制度变迁理论基础上分析家庭农场发展路径,从完善农地流转制度、有关农场的制度设计、培育经营主体、和明确政府地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