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现年轻化、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几年由于细胞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Bonnet等首次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分离出肿瘤干细胞,随后Al-Hajj、Collins、Singh等分别从乳腺癌、前列腺癌、胶质瘤等多种实体肿瘤中分离出肿瘤干细胞。自Al-Hajj等从人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乳腺肿瘤干细胞成为乳腺肿瘤研究的热点。肿瘤干细胞因其独特的干细胞特性以及在肿瘤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治疗抵抗和耐药复发的根源。但在乳腺肿瘤中肿瘤干细胞与血管形成的关系如何,它在血管生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尚不清楚。ALDH1(aldehyde dehydrogenase class1,ALDH1)是乙醛脱氢酶(ALDH)家族成员之一,人类ALDH1基因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是一种含锌酶类,是与细胞内醛氧化有关的解毒酶,主要介导细胞内全反式维甲酸的合成,是催化细胞内乙醛氧化为乙酸的溶脂酶,参与多种基因的表达与组织分化,抵抗烷化类抗肿瘤药物。ALDH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肿瘤干细胞标记物,表达于人体的多种肿瘤,其与肿瘤的关系尚未明确。CD133,最早被称为AC133,又被称为prominin-1,是prominin家族成员之一,是只表达于上皮细胞微绒毛等细胞膜突起部位的一类糖蛋白。CD133基因位于人类4号染色体上(4p15),包含37个外显子,分子量约为120KD,CD133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记分子。CD133+肿瘤细胞与肿瘤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转移、复发及耐药等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多项研究显示CD133阳性的肿瘤细胞可促进肿瘤新血管的生成。目前有关检测乳腺癌组织中ALDH1/CD133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为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染SP法检测CD34、CD105、VEGF在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SP法检测ALDH1/CD133在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LH1+/CD13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干细胞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染SP法检测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34、CD105、VEGF的表达情况。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SP法检测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DH1/CD133的表达情况。⑶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ALDH1/CD133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X2检验;与血管生成指标之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在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DH1+/CD133+、ALDH1+/CD133-、ALDH1-/CD133+、ALDH1-/CD133-4种表型细胞在不同的病例呈现为均存在、存在1-3种等不同方式。存在ALDH1+/CD133+表型细胞的病例数为31例,所占比例为25.83%,存在ALDH1+/CD133-表型细胞的病例数为7例,所占比例为5.83%,存在ALDH1/CD133+表型细胞的病例数为58例,所占比例为48.33%,存在ALDH1-/CD133-表型细胞的病例数为110例,所占比例为91.67%。②ALDH1+/CD133+表型细胞与ER表达有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PR、Her-2、肿瘤的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ALDH1-/CD133+表型细胞与ER、肿瘤分级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PR、Her-2、淋巴结转移均无关;ALDH1+/CD133-、ALDH1-/CD133-表型细胞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③在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为68.33%(82/120),CD34、CD105抗体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平均值分别为26.93±9.02、17.63±8.59。ALDH1+/CD133+表型细胞与VEGF、CD34MVD、CD105MVD之间呈正相关(P<0.05),且与CD105MVD及VEGF的关系更密切(P<0.01)。④通过对同一组织的两张连续切片进行比较,发现ALDH1+/CD133+表型细胞中VEGF呈阳性表达的病例有16例,占存在ALDH1+/CD133+表型细胞病例数的51.61%。统计ALDH1+/CD133+表型细胞与VEGF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LDH1+/CD133+表型细胞与VEGF表达有关(P<0.05)。⑤与不存在ALDH1+/CD133+表型细胞的组织相比,存在ALDH1+/CD133+表型细胞的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结论:⑴ALDH1+/CD133+表型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干细胞与VEGF的表达相关。⑵ALDH1+/CD13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干细胞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