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骨骼肌质量、下肢肌力、握力、步速和多项功能性活动测试在增龄中的变化趋势和特点,探讨肌少症和跌倒早期筛查指标,为我国肌少症和跌倒早期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采用非概率抽样法募集测试对象,在3个社区选取65~69岁男性127人,60~64岁女性95人。采用生物电阻抗测量骨骼肌质量,手持式测力计测试屈髋肌群、股四头肌群、胫前肌群、腘绳肌群的最大等长肌力,握力,并进行6m步行测试。第二部分:对60~89岁社区老年人621人,男性380人,女性241人进行下肢四组肌群肌力测试,观察随增龄下肢四组肌力变化趋势,并通过因子分析,精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早期筛查指标。第三部分:选65岁老年人144人,跌倒组50人,非跌倒组94人。进行TUGT、MWS、OLS、FGA、Berg平衡量表、FRT、mCISIB测试。两组之间各项测试进行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运用ROC曲线求出诊断点。结果第一部分:男性和女性的步速、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随增龄变化不明显,步速为1.0~1.1m/s。65~69岁男性的相对骨骼肌指数为7.42~8.01kg/m2,60~64岁女性为6.42~6.57kgkg/m2。而下肢四组肌力与年龄成负相关(P<0.05),男性屈髋肌群、股四头肌群、胫前肌群、腘绳肌群肌力下降率为11.49%、21.34%、21.86%、21.61%,高于步速(-2.2%)、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6.13%)、握力(2.11%)。女性呈同样趋势,屈髋肌群、股四头肌群、胫前肌群、腘绳肌群肌力的下降率为12.92%、25.77%、22.37%、20.83%,步速、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握力为9.09%、-1.08%、0.93%。男性和女性的下肢四组肌力与肌少症诊断指标相关(P<0.05)。第二部分:随年龄的增加,男性和女性下肢肌力呈下降趋势(P<0.05)。女性下肢肌力较男性下降快。经因子分析,女性60~74岁组,股四头肌肌群和胫前肌肌群肌力最具有代表性。在女性75~89岁组和男性65~84岁组,四组肌力同等重要。第三部分:与非跌倒组比,跌倒组完成TUGT和MWS时间长,FGA、Berg平衡量表、FRT、mCISIB、OLS得分低。从第一个Logistic模型发现FGA得分和海绵垫上睁眼站立对跌倒的预测最有价值,简化第一模型发现,步行、步行中抬头及低头、海绵垫子上睁眼站立测试对跌倒的预测最有意义。由此所建立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诊断值为0.08,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72%。结论:1.随年龄的增加,下肢肌力衰退较骨骼肌质量、步速、握力早,下降速率快,且四组肌力与肌少症诊断指标相关,下肢肌力可能更适合用于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早期筛查。2.随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下肢肌力均呈衰退趋势。女性下肢肌力下降较男性快。建议对60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进行肌少症筛查。3.在下肢四组肌群中,对于60~74岁女性,股四头肌群和胫前肌群肌力最具有代表性;65~84岁男性和75~89岁女性,下肢四组肌力同等重要,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4.步行、步行中抬头及低头、海绵垫上睁眼站立对跌倒的预测最有意义。由此所建的预测模型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72%,其敏感度高于FGA,且简化评估流程,有助于减少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