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的临床疗效对比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is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世纪70年代少数医生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起初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初治失败的病例。对于稳定的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效果确切。但对于高龄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的骨折,颈后内侧骨皮质的碎裂,内固定物应力增大,致使股骨头或者颈部遭加压钉切割穿出,骨折的延迟或者畸形伤愈,材料疲劳折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7%。此外,骨质的疏松通常难以达到牢固的状态,髋内翻畸形发生率甚至可高达一半之多。随着手术技术的改善提高和人工假体的材料上的改进,逐渐的人们选择性用于一部分高龄患者,并且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越来越让人接受,且呈日益增多的趋势。  目的:本研究将对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骨水泥型和生物型两种固定方式进行临床疗效差异对比,以期为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髋关节置换假体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本院关节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36份病历报告。按术中应用假体类型,分为两组,即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组16例,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84-96岁,平均年龄87.70±2.54岁。Evans-Jensen分型Ⅱa型6例,Ⅱb型6例,Ⅲ型4例.交通伤6例,摔伤10例。体重指数BMI18.4-24.8kg/m2。平均21.73±1.47kg/m2。生物型人工半髋置换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85-94岁,平均年龄87.60±2.74岁。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Ⅱa型7例,Ⅱb型8例,Ⅲ型5例.交通伤8例,摔伤12例。体重指数BMI:19.4-27.8kg/m2,平均22.78±2.21kg/m2。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手术、术后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生物组的和骨水泥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生物组与骨水泥组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117.05±10.22)vs(121.56±9.79)分钟,术后的引流量二组有明显差异,骨水泥组少于生物组(242.00±57.54)vs(166.25±60.43)ml。术后影像学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骨水泥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生物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针对高龄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型假体和骨水泥假体均能获得良好的行走能力,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近年来生物型假体的逐渐的兴起,而且术后的早期同样会获得一个良好的即刻稳定性,还避免骨水泥中毒的风险性。得到广泛认可,但长期的效果还需进一步随访。
其他文献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传染病,导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目前CHB是慢性肝脏疾病中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通过对CHB发病机制的研究,并据此研究结果在CHB预防及诊疗上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认为CHB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代谢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在CHB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显著的作用。
目的:运用子午流注的择时原理,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在胃主时的07:00~09:00和其他时间进行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寻求最佳穴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