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其患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目前治疗青光眼的最终目标仍限于将患眼的眼压控制在靶眼压及其以下并使之趋于稳定,对视功能不再造成损害。降低眼压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而滤过手术仍是药物、激光治疗无法控制眼压时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小梁切除术。单纯小梁切除术后失败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手术区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增殖,瘢痕形成阻塞滤过道,以致影响手术疗效。一些抗瘢痕形成的药物已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在保持滤过道开放,降低眼压等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和并发症,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是一种新型的纤溶药物,通过克隆和表达人的t-PA基因而得到的一种丝氨酸类蛋白酶,能快速地与血栓或纤维蛋白凝块中的纤维蛋白-纤溶酶原复合物结合,高效特异的激活其中的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使之变成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治疗全身性血栓栓塞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也有报道应用于眼科手术中及术后,治疗纤维蛋白渗出,但尚未见将其与丝裂霉素(mitomicin C,MMC)一起联合应用于滤过手术中的报道。本研究将t-PA与MMC联合应用于动物小梁切除术中,并与术中不应用辅助药、单独应用MMC、t-PA进行比较,以观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小梁切除术中的抗增殖作用及安全性,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寻找更为理想的辅助用药方法。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将40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四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标准对照组(MMC组)、C组:t-PA组、D组:MMC与t-PA联合应用组;每组10只兔20眼。2手术方法每组均按标准小梁切除术操作,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及以角膜缘为基底4mm×4mm的1/2~2/3巩膜厚度的巩膜瓣,其中A组未应用任何抗增殖药物;B组巩膜瓣下联合应用浓度为0.3mg/ml MMC5min;C组术毕前房注射250μg/ml t-PA0.1ml,及术后1、3天球结膜下各注射0.2ml;D组,术中将浸有0.2mg/mlMMC的棉片置于巩膜瓣下5min,术毕前房注射200μg/ml t-PA0.1ml,及术后1、3天球结膜下各注射0.2ml。3术后观察术后第1天、3天、7天、14天、28天裂隙灯下观察结膜伤口,滤过泡形态,角膜,前房,晶体及眼底情况。4测量眼压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7天、14天、28天各组均用Shiotz眼压计测量,比较各组在各时间点的眼压有无差异。5组织病理学于术后第3天、28天各组随机取2只兔,第7天、14天各组随机取3只兔,摘除眼球,将手术部位固定,制成石蜡切片,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滤过道开放、炎症反应情况;经Masson三色染色,观察滤过道新生胶原纤维生成情况;做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us antigen ,PCNA)染色,记录5个高倍视野下阳性细胞数,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眼压变化四组之间术前和术后第3天眼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7天以后各时间点,A组眼压较B、C、D组各组眼压高,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但在各时间点,D组较B、C组眼压低(P <0.05),B、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2滤过泡术后第3天四组均为功能性滤过泡;B、C、D组均较A组功能性滤过泡比率高,D组较B、C组功能性滤过泡比率高。3结膜结膜伤口恢复良好,未见结膜伤口漏发生。4角膜术后所有实验组均未见角膜水肿及上皮剥脱。术后3天、7天,B组较其余3组角膜上皮损伤率高;术后14天,各组角膜上皮均修复。5前房四组术后前房炎症反应于3天内消失,A组、C组各有2例前房出血,但均在3天之内吸收。6晶状体术后各组未见晶体混浊。7眼底术后未见视网膜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并发症。8组织学观察8.1 HE染色术后四组滤过区均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B、C、D组的炎性细胞略少于A组。术后第3天四组滤过道均开放,术后第7天、14天、28天,B、C、D组滤过道开放比率较A组高,D组较B、C组高,B、C组间无明显差异。8.2 Masson三色染色术后第3天四组均无胶原产生;术后第7天,A组有少量粗大致密的胶原产生;术后14天,A组伤口处胶原致密,部分阻塞滤过道,B、C、D组则有松散的胶原产生;术后28天,A组滤过道完全被胶原纤维阻塞,B、C两组可见较为疏松的胶原纤维阻塞滤过道,D组胶原仍维持在少量且疏松状态。8.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术后观察各时间点,B、C、D组PCNA表达较A组弱,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天阳性细胞数最多,且细胞核形态各异,随时间的延长,各组阳性细胞数逐渐下降,并且细胞核的形态趋于一致,同时间点比较,术后3天及7天D组表达弱于B、C组,B、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14天、28天,各组PCNA表达明显下降,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趋于稳定,未见Fb明显增生。结论:1兔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t-PA可以抑制Fb的增殖,减少瘢痕形成,维持功能性滤过泡。2较低浓度丝裂霉素和t-PA在兔滤过手术中联合应用,和单独应用高丝裂霉素相比,其抗增殖能力较强,同时减少了副作用。3 T-PA和丝裂霉素在兔滤过手术中联合应用治疗青光眼是安全的、有效的新方法,提高了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