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EK蛋白广泛存在于细胞核内,可磷酸化,同时它也是一种染色质架构蛋白。本实验旨在研究DEK调控乳腺癌细胞向内皮细胞转化中的功能与分子机制。目的:研究DEK在乳腺癌细胞向乳腺癌干细胞转化进而分化成内皮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而明确肿瘤细胞生长、分化的具体分子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将实验室保存的DEK质粒在ZR75-1及MCF-7中建立稳定克隆的细胞株,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术在上述已建立的稳定克隆细胞系中检测CD44+/CD24-细胞的含量,分选得到CD44+/CD24-的细胞。用干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1-2周后观察乳腺微球体的形成。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及western blot(WB)对细胞系中可能影响DEK表达的干性基因(c-myc、klf4、OCT4、nanog、Notch-2等)进行初步的筛选,然后在m RNA及蛋白质水平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利用免疫荧光(IF),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及western blot(WB)技术检测细胞系中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CD144、VWF及VEGFR2的表达。利用Matrigel胶对细胞系进行体外培养,观察脉管样结构的形成。通过合成nanog的si RNA进行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及Matrigel胶培养等实验,观察乳腺球、脉管样结构形成、内皮细胞表面marker的变化。结果:(1)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术发现在高表达DEK稳定细胞系中干细胞的含量明显升高。用干细胞悬浮培养CD44+/CD24-的细胞能形成乳腺微球体。(2)荧光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等技术发现在DEK稳定细胞系中干性基因nanog的含量较其它干性基因明显升高。(3)利用免疫荧光,荧光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对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CD144、VEGFR2、VWF等进行检测,发现均明显升高。经Matrigel胶进行培养,能形成脉管样的结构。(4)免疫荧光(IF),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及western blot(WB)实验结果显示,高表达DEK稳定细胞系中转入合成nanog的si RNA后,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明显降低,经Matrigel胶培养后,未观察到脉管样结构的形成。结论:(1)高表达DEK细胞系中干细胞含量明显增加。(2)在DEK稳定细胞系中干性基因nanog调控乳腺癌细胞向乳腺癌干细胞转化。(3)高表达DEK乳腺癌细胞系中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明显升高。(4)高表达DEK稳定细胞系中转入nanog的si RNA后,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显著降低,脉管样结构消失,初步证实DEK通过上调nanog介导乳腺癌细胞向内皮细胞转化。意义:本研究证实了DEK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转化内皮细胞,并且其分子机制是通过上调nanog实现的。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给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