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随之增加。卒中是房颤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近20%的卒中由房颤引起,与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增加4~5倍的卒中发生率。近年来慢性肾脏损害的发病率升高明显,肾脏损害可以增加血栓形成和出血的风险。房颤合并肾脏损害的人群发病率亦升高明显,该类人群的抗栓治疗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和监测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动物模型观察肾脏损害对房颤凝血指标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本课题对进一步了解房颤合并肾脏损害患者的凝血和内皮功能变化有较重要的意义,从而为该类人群的抗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部分:实验动物被随机分配到模型组(n=10)、单纯起搏组(n=5)和空白对照组(n=5)。利用明胶海绵栓塞比格犬单侧肾动脉主干1个月的方法建立急性肾脏损害动物模型。单纯起搏组及5只肾脏损害动物模型行右心房连续快速刺激3h建立房颤模型。比较肾脏栓塞组造模前后的肾脏功能、肾脏损害程度和刺激前后房颤诱发情况。比较单纯起搏组和动物模型组内皮功能、凝血指标、炎症和氧化应激情况、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第二部分:实验动物被随机分配到模型组(n=10)、单纯起搏组(n=5)和空白对照组(n=5),其中单纯起搏组和空白对照组同第一部分。利用明胶海绵栓塞比格犬单侧肾动脉主干3个月的方法建立慢性肾脏损害动物模型。单纯起搏组及5只肾脏损害动物模型行右心房连续快速刺激3h建立房颤模型。比较肾脏栓塞组造模前后的肾脏功能、肾脏损害程度和刺激前后房颤诱发情况。比较单纯起搏组、1个月动物模型组和3个月动物模型组内皮功能、凝血指标、炎症和氧化应激情况、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结果第一部分:栓塞单侧肾动脉主干1个月可以造成急性肾脏缺血性损害合并中度肾功能不全。右心房快速刺激3h可建立房颤模型。肾脏损害1个月后实验动物及右心房快速刺激后可发生如下变化:(1)心房不应期和房室结文氏点缩短;(2)房颤诱发率升高;(3)急性肾功能不全伴房颤较房颤组内皮功能受损轻,促凝血物质减少,纤溶系统功能增强,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轻。第二部分:栓塞单侧肾动脉主干3个月可以造成慢性肾脏缺血性损害合并中度肾功能不全。右心房快速刺激3h可建立房颤模型。肾脏损害3个月后实验动物及右心房快速刺激后可发生如下变化:(1)心房不应期和房室结文氏点缩短;(2)房颤诱发率升高;(3)慢性肾功能不全伴房颤较房颤组内皮功能受损严重,促凝物质增加,纤溶功能低下,炎症反应强,RAAS系统激活。(4)慢性肾功能不全伴房颤较急性肾功能不全伴房颤内皮功能受损严重,促凝物质增加,纤溶功能低下,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强,RAAS系统激活。结论1.成功建立急性和慢性肾脏损害合并中度肾功能不全活体大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建立房颤模型。2.应用该动物模型发现,急性肾损害合并中度肾功能不全伴房颤内皮功能损伤较轻,机体出血风险较大,血栓风险小。3.慢性肾损害合并中度肾功能不全伴房颤内皮功能损伤严重,血栓形成风险大,出血风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