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价格的持续上涨给世界各国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给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大宗商品价格的频繁剧烈波动受到学者和业界的高度关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地区)转移,工业生产对于资源原材料需求不断加大,新兴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增强。同时从近二十年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趋势可以看出,大宗商品金融属性在不断增强,市场可以通过期货交易实现其投资投机需求,金融市场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愈发凸显。从全球格局来看,2018年英国脱欧事件、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特朗普减税等政策下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美联储开启加息通道,全球金融经济局势更加复杂多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确定性增加。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地位提升,中国因素成为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焦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2015年中国股灾,“8.11”汇改人民币大幅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随之大跌。2015年后,中国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阶段,经济增速放缓。随着2017年A股被纳入MSCI、利率汇率市场化节奏加快、自贸区建设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等,中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与世界经济融合度越来越高,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不断提高。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现实需求角度,将中国因素纳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研究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研究角度,将中国因素纳入经济模型中,是对现有大宗商品价格研究的补充和发展,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大宗商品市场的运行规则,更准确的掌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规律;从现实意义角度,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大宗商品资源存在巨大需求且对外依赖度高,研究中国因素如何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在预测大宗商品价格时就有了一个可操作的参照,也能为我国企业和政府在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进行战略规划时提供重要意义的参考。
本文试图在统一的框架下,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中国因素”对于国际大宗商品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中国因素”对于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机制如何,影响程度如何。本文将中国因素定义为工业经济增长带来的中国需求和广义货币量M2、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这两项货币因素。在理论研究方面,首先介绍了大宗商品的基本概念以及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接着从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角度出发,分析了实体经济供需、投机需求、货币政策、汇率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因素,并回顾近20年大宗商品的波动趋势及波动特征。最后对“中国因素”进行剖析,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中国M2、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这三个指标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相关程度、影响机制以及传导路径。理论部分厘清了有关大宗商品波动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为后面的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实证研究部分,介绍了MS-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模型理论。在实证模型选取方面,结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近20年波动趋势,综合考虑中国宏观经济要素的复杂性,两者很可能呈现出非线性、结构异化的动态关系,故选择MS-VAR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部分,首先用ADF检验和PP检验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向量平稳后,再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然后通过构建MS-VAR模型,对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国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中国M2、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各向量对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短期动态影响。
综合本文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结果,初步得到一些结论:(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宏观经济各变量之间具有非线性特征。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环境和运行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几乎每次中国经济受到重大外部冲击,面临重大经济金融政策改革,都会造成经济区制状态的转移。(二)中国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在不同经济状态下有所不同。整体看,中国因素在经济平稳期较经济高波动期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及美元对人民币价格对大宗商品市场影响力变大。(三)中国工业增长所带来的实体需求不能显著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国需求”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的作用被夸大。(四)随着中国金融经济开放程度加大及经济地位提高,中国货币因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有所增强,特别是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在中国经济平稳期,对大宗商品价格有着显著影响。中国广义货币量M2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互为格兰杰原因,货币政策作为逆周期调控工具,发挥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熨平作用。最后,本文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重视大宗商品储备战略、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联盟议价、加快期货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利用金融政策等,为我国如何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提高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本文在考虑中国需求影响的同时,基于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将广义货币量M2、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纳入研究体系,综合分析实需因素和金融因素,丰富了研究视角。第二、本文认为在当今错综复杂的经济大环境下,研究中国因素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时应考虑不同经济环境下的动态变化。在实证模型的选取上采用估计参数具有时变性的MSVAR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向量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情况。在现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在不同经济状态,合理把握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实施经济侧供给改革,灵活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试图在统一的框架下,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中国因素”对于国际大宗商品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中国因素”对于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机制如何,影响程度如何。本文将中国因素定义为工业经济增长带来的中国需求和广义货币量M2、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这两项货币因素。在理论研究方面,首先介绍了大宗商品的基本概念以及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接着从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角度出发,分析了实体经济供需、投机需求、货币政策、汇率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因素,并回顾近20年大宗商品的波动趋势及波动特征。最后对“中国因素”进行剖析,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中国M2、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这三个指标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相关程度、影响机制以及传导路径。理论部分厘清了有关大宗商品波动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为后面的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实证研究部分,介绍了MS-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模型理论。在实证模型选取方面,结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近20年波动趋势,综合考虑中国宏观经济要素的复杂性,两者很可能呈现出非线性、结构异化的动态关系,故选择MS-VAR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部分,首先用ADF检验和PP检验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向量平稳后,再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然后通过构建MS-VAR模型,对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国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中国M2、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各向量对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短期动态影响。
综合本文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结果,初步得到一些结论:(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宏观经济各变量之间具有非线性特征。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环境和运行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几乎每次中国经济受到重大外部冲击,面临重大经济金融政策改革,都会造成经济区制状态的转移。(二)中国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在不同经济状态下有所不同。整体看,中国因素在经济平稳期较经济高波动期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及美元对人民币价格对大宗商品市场影响力变大。(三)中国工业增长所带来的实体需求不能显著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国需求”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的作用被夸大。(四)随着中国金融经济开放程度加大及经济地位提高,中国货币因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有所增强,特别是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在中国经济平稳期,对大宗商品价格有着显著影响。中国广义货币量M2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互为格兰杰原因,货币政策作为逆周期调控工具,发挥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熨平作用。最后,本文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重视大宗商品储备战略、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联盟议价、加快期货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利用金融政策等,为我国如何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提高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本文在考虑中国需求影响的同时,基于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将广义货币量M2、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纳入研究体系,综合分析实需因素和金融因素,丰富了研究视角。第二、本文认为在当今错综复杂的经济大环境下,研究中国因素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时应考虑不同经济环境下的动态变化。在实证模型的选取上采用估计参数具有时变性的MSVAR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向量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情况。在现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在不同经济状态,合理把握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实施经济侧供给改革,灵活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