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感是大学生群体中容易出现的负性情绪体验,它的产生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其中,亲子依恋和分离-个体化就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将对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和孤独感三者关系进行探讨。本研究的目的是:1.修订适用我国大学生群体的分离-个体化测量工具,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2.考察我国大学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和孤独感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大学生分离-个体化在亲子依恋和孤独感之间的作用模式,为改善个体情绪适应问题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量表的预测部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三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里随机选取一到四年级的大学生550人进行预测,有效被试524名。正式施测部分在河北石家庄市共五所大学整群随机抽取一到四年级大学生750名,有效被试718名。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修订的《大学生分离-个体化测验》共有52个项目组成,分别测量卷入焦虑、自我中心、寻求养育、吞噬焦虑、拒绝依赖、同伴融入、健康分离、老师理想化。量表的信效度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2.大学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总体水平较高,孤独感体验总体水平较低。性别差异比较上,亲子依恋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亲子依恋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年级差异比较上,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孤独感年级主效应显著,总体而言大二学生的亲子依恋水平高于大三、大四学生;大一、大二学生的积极分离-个体化水平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大一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的孤独感,大四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生的孤独感;在积极分离-个体化上出现了性别与是否独生的交互作用,性别差异表现在非独生群体,女生的积极分离-个体化水平显著高于男生。3.亲子依恋与积极分离-个体化正相关,与消极分离-个体化和孤独感负相关。消极分离-个体化与孤独感相关不显著,积极分离-个体化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4.积极分离-个体化在亲子依恋和社交孤独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亲子依恋和感情孤独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