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反射面天线高精度主动调节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gkui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反射面天线的形面精度直接影响到天线的工作性能,因此太空复杂热环境下天线反射面的高精度主动调节方法的研究就成为保证空间反射面天线工作性能的关键。本文针对一款5米口径气象卫星反射面天线,提出了三种在地球静止轨道温度环境下天线反射面热变形的高精度主动调节方法,解决了系统内部复杂耦合以及不确定性的控制问题,有效地将该空间反射面天线的精度保证在指标范围内,为后期空间反射面天线在轨热变形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首先,本文对5米空间反射面天线主动调整系统的结构组成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针对这套复杂机电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在其有限元模型基础上使用假设模态法确立系统的数学特性,进而建立起5米空间反射面天线主动调整系统的控制模型。  其次,在所建立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LQR的离散多变量解耦PI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统一考虑耦合变量的解耦和控制问题,而且将PI控制律等效为状态反馈控制律,解决了传统PI控制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到,该控制方法对5米空间天线反射面的热变形进行了有效地控制,但是在处理系统不确定性方面的能力略显不足。  随后,考虑5米空间反射面天线主动调整系统的控制模型与实物之间的差异,提出一种基于观测器的分散自适应解耦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辅助状态将控制模型分解为多个回路的解耦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将其他回路的耦合作用和系统的不确定性统一视为干扰项。针对每个子系统的未知干扰项,利用自适应控制原理进行在线估计,并将估计值反馈给控制律。进而,利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定理分析了该控制方法的稳定条件,并通过仿真说明在系统不确定性影响下该控制方法对5米空间天线反射面的热变形问题依旧获得了良好的调整效果。  最后,为进一步摆脱对5米空间反射面天线主动调整系统精确控制模型的依赖,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网络观测器的自适应模糊解耦控制方法,在第四章分散控制的思想上,对每个子系统利用模糊系统实现干扰项观测器,进而对未知的干扰项进行估计,从而实现对每个子系统的高精度控制。此外,借助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定理在证明该控制方法稳定性的同时,给出了模糊系统规则后件参数的自适应律,使得模糊系统参数具有在线调节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在5米空间反射面天线热变形的主动调节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其他文献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作为整个卫星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安全性与可靠性是进行控制系统设计时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为了实现飞轮完全失效时仍然可控的条件,本文以具有三正交+斜装
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重大的战术战略价值,成为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掌握了高超声速飞行技术,就占领了未来高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同时也为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高超声
转台是一种高精度的设备,是惯导测试与标定系统、雷达伺服控制系统和通信望远镜控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指标。而先进的控制方法是实现转台精
本文介绍了“运动参数检测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详细过程。开发这个系统是为了帮助人们进行科学运动,来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根据需求,我们把系统分为两个部分:运动参数记录仪(下位
FPGA的迅速发展,使得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航天系统中FPGA方面的诸多研究也更加深入。FPGA的代价是衡量FPGA设计综合特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后期针对太空中FPGA器件防
随着对卫星功能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要求卫星的开发周期尽量缩短。因此小卫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由反作用飞轮作为执行机构的刚体小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算法
电磁层析成像技术(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简称EMT)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新型过程层析成像技术。通过向分布在物场边界的激励线圈注入交变电流产生磁场,在被测物体内部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其在各种军事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人机对周围复杂环境的三维感知理解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决策能力是其安全飞行的关键。  本文首先介
人类视觉是利用双目分别获取两幅二维图像由此来感知三维信息,根据人类视觉原理获得启示,产生出立体视觉,它研究的是如何从左右两个摄像机中所得的图像来求解空间场景中目标的深
大范围三维地形场景实时可视化及漫游是许多军事和民用应用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地形数据获取途径越来越广泛,获取技术越来越成熟,地形数据库的数量和种类都在飞速增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