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事件风险传播的议题建构——以湖南“黄金大米”事件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l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正式迈入现代化社会。人类善用科技去改善身边的自然环境,以避免来自传统意义上大自然所带来的风险;但与之相伴,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的社会风险。核辐射的威胁、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变暖问题、国家地区的动荡或政变、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食品的安全问题,甚至是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本身都可能是现代化社会的风险源头。
  本研究在风险社会的语境下,以传播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议程设置假说和风险传播的相关概念,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以及个案访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具有争议性的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的风险传播问题,了解各方舆论主体(官方舆论、媒体舆论和公众舆论)在风险传播过程中的议题建构情况及相互关系。再结合风险传播的相关概念,解释在转基因风险传播过程中出现“传播失衡”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为转基因风险传播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本研究以2012年湖南“黄金大米”事件作为转基因风险传播的典型案列,对其间的媒体报道和公众评论进行了内容分析与统计,以考察转基因的风险传播现状。媒体报道内容选取“新浪网”作为新闻载体,在限定时间段搜索到146条有关湖南“黄金大米”事件的相关报道;公众评论则选取人民网“强国论坛”的网民讨论作为内容,在限定时间段搜索到241条由网民发起的主帖。对两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并针对性地就议题建构及相关性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官方舆论场对媒体舆论场具有属性议程设置的效果,而媒体舆论场对官方舆论场没有属性议程设置的效果;
  假设二:媒体舆论场与公众舆论场之间具有相互的属性议程设置效果,但媒体舆论场对公众舆论场的属性议程设置效果更为明显;
  假设三:官方舆论场通过为媒体舆论场设置属性议程的方式间接地影响到了公众舆论场对该事件的属性议程。
  利用SPSS.19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统计结果,发现官方舆论场与媒体舆论场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并且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官方舆论场对媒体舆论场的影响更为突出;而官方舆论场和媒体舆论场几乎没有对公众舆论场发生任何影响,公众舆论场几乎与其他两个舆论场处于相对独立的舆论环境,形成传播失衡。
  本文接着对传播失衡的原因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解释。第一,公众对于转基因风险的不可预见的认知、不可见性的认知、公众受到舆论同化作用的影响以及自身知识素养的限制,都有可能阻碍公众对于转基因风险的理解和认知。第二,媒体过于强调戏剧化或例外的情况、媒体对转基因知识结构的欠缺、对争议问题的过度报道以及对单一信息来源的依赖,都可能造成媒体在进行风险传播过程中形成“传播悖论”现象。除此之外,转基因事件自身所凸显出来的多重风险性,包括转基因安全性风险、学术伦理风险、监管风险和其他政治、商业市场因素带来的风险也可能是造成传播失衡的重要原因。
  对于避免转基因风险传播失衡的策略,本文以风险传播的“民主范式”为主导,提出了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并以公众与科学专家、公众与媒体的互动关系为出发点,给出了两种相应的具体策略:“共识会议”和“公共新闻”,为避免转基因风险传播失衡提供借鉴。官方组织应该允许并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建立与科学专家的双向沟通;媒体在努力实现公众性的时候,不单要面对现有的公众,更要学会如何造就未来的公众。
其他文献
语法是英语语言基础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高考英语改革对于语法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关于语法教学的研究已经从学生如何学习语法转向教师如何教授语法,从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研究教师的认知。教师的信念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因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教师信念研究十分必要。  本研究以XX市XX学校36名高中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学位
作为限定词的一种,冠词的数量虽然少,但其使用频率非常高并且非常复杂,掌握难度较大。对汉语这种没有冠词语法概念系统的语言来说,其英语学习者的冠词习得更加困难,所以失误尤其多。  概念迁移假说的出现为冠词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研究将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作为观察语料库,以母语为德语的奥地利高中英语学习者抽样语料库为参照,通过检索分析观察语料库中冠词的使用情况,基于汉语背景的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
学位
隐喻研究最早始于亚里士多德,在他看来,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几个世纪以来,这一观点一直在隐喻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直到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隐喻研究开始转向认知语言学领域。这本著作中形成了概念隐喻理论,把隐喻划分为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种。作为概念隐喻的最基本成分,空间隐喻相关的研究逐渐展开。本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作为理论框架,意在分析“out”和
英语关系从句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法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近年来针对英语学习者写作文本中的关系从句研究多围绕学习者的学习和使用情况展开,但是基于大型语料库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了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建语料库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写作文本中的关系从句使用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参照了欧盟英语档案计划中的英语语法项目,其中关系从句呈现出了从初级、中级到中高级的发展趋势。
学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外语与第二语言教学的重心由教转向学,关注点由研究教学方法转变为研究外语学习过程及影响习得的相关因素。为了促进英语阅读教学,很多学者对阅读焦虑,阅读策略及阅读成绩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很少有人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更不用说阅读焦虑与阅读策略之间的相关性。因此,本文以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理论为基础,意在探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焦虑与阅读策略的相关性。被试者为东北大学20
学位
认知语言学以人类的具身体验为基础。作为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隐喻的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里面的热点问题。传统的隐喻研究往往强调隐喻在语言中的修辞学特征。自从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孙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对于隐喻的研究开始了从语言现象到认知现象的转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表达方式由单一的模态向多模态转变。因此,福塞维尔提出了多模态隐喻这一理论,并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多模态
学位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和日臻成熟,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料库语言学进行了研究,其中,基于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的评价研究是持久不衰的课题。其在语言教学、词汇学习、新闻用语等领域中的研究都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国内外对基于语料库语言学军事文本中的评价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文通过这一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还可以阐述话语对社会实践的影响与制约。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美国对中国军事力
本文以第七届香山论坛会议同声传译中出现的口语性与书面性偏移现象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第七届香山论坛中英、英中同声传译进行质量评估,以期发现口语性和书面性偏移对军事会议口译质量的影响,总结其影响的主要方面,分析产生该偏移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  以色列口译学者施莱辛格(Shlesinger)通过对英语—希伯来语的真实源语和同传的语篇语料,对口译过程中的口语性和书面性偏移进行了
学位
英语写作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写作能力在整个英语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英语写作教学及学习者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通过平行语料库的对比来研究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值得借鉴。通过对比本族语学习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能够给语言教学提供一些启发。  本研究运用语料库对比分析方法,基
学位
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和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话语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然而国内对于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一课堂类型的描述性研究,关于不同课堂类型教师话语,尤其是国家级精品课堂和普通课堂教师话语的对比研究则鲜有开展。因此,对这两种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教师话语进行对比研究很有必要。  为了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