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兼容——荀子“义利观”思想评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其继承传统儒家学说重“义”思想的同时,又对其他流派思想进行了批判式的融合继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义利兼容思想,这一思想主要是在面对社会如何治理的问题上所提出来的。在关于“义”和“利”这二者关系的问题上,荀子认为“义”为理性追求,是一个重要基础,“义”要给“利”限定一个合法范围,“利”为感性追求,是最终目的,作为理性追求的“义”是服务于作为感性追求的“利”的。与此同时,“义”要不断的巩固厚实,这就需要“利”的不断反馈,人追求“利”,天经地义,但需要在“义”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二者能做到互相兼容,共同和谐发展。绪论部分为研究荀子义利兼容思想的基本视角和目的。我们不应局限于目前所掌握的荀子资料,而应该从更广阔的历史资料中发掘其真谛!要站在荀子所生存的年代,感受历史之浩浩汤汤,真切的接触荀子本人的生存环境,体验哲人思想之伟大,以便更好的还原荀子义利兼容思想的原初魅力,继而阐述研究荀子的真实目的,乃是为了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启发,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第一章,战国末期的百家争鸣,诸侯混战是荀子义利兼容思想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进而论述荀子“义”的重要基础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处世原则。“礼”乃是对“义”的践行,“礼”来源于“义”,“义”作为最初的原则,规定了“礼”。但无论“义”还是“礼”,皆是后天人为,非先天的。而后又对“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表现“群分”思想做了论述。第二章,对人性逐“利”进行了论述,荀子非常重视求“利”对于人类礼仪文化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不能忽视民之利益。人的欲望是天然存在的,不能忽视的,不可泯灭的,但是是可控的。论述了人对“利”的追求是其根本目的。第三章,本章为荀子“义”“利”二者兼容的关系结构部分。荀子所考虑的是社会群体的利益,他把“义”与“利”辩证而紧密的统一在一起,追寻“义”与“利”的和谐发展,“义”是基础,是制约,是为“利”服务的,“利”才是最终目的。荀子追求的是实现富民安民、国家的政治统一、富强与祥和!这一思想明显具有务实性和辩证性的特点,促进了儒家学说的发展。最后是小结部分,荀子的义利兼容思想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借鉴荀子这一思想,充分借鉴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从安全需求开始,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安全系统的设计思路,值得设计院、安防工程企业,特别是终端用户在规划和设计安全防范系统时加以借鉴。 设计前的必要准备——安全总揽
在哲学发展史上,教育哲学如同历史哲学、自然哲学一样,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于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内蕴及其价值评估,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我国现代著名哲
期刊
期刊
对W Ni Fe高比重合金的金相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微区成份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 ,讨论了氧含量对合金组织结构及机械性能的影响。 The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
本文首次对少数民族(彝族)与汉族的思想关系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两者之间存在双向、交互影响的关系,而不仅是少数民族(彝族)被汉化的关系。彝族意识形态的研究是研究彝
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是差异多样的,这种多样性差异是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历史发展实践中的差异不平衡、人的差异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