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需行床旁血滤的危险因素及其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急性肾损伤是心脏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床旁血滤治疗是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目的   分析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中,需行床旁血滤及无需行床旁血滤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各因素,寻找风险因素及分析疗效。   临床资料与统计方法   统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2009年7月-2011年6月行单纯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319例,发生进行肾损伤患者77例(19.7%)。其中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需行床旁血滤患者(CRRT组)26例,排除术前肾功能不全患者9例,剩余患者17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50-80岁,69.4±9.6岁,射血分数:32%-65%,57.5±8.3%。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无需行床旁血滤患者(非CRRT组)51例,排除术前肾功能不全及因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未行床旁血滤患者17例,剩余患者34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0例,年龄57-81岁,70.0±6.4岁,射血分数:36%-65%,54.9±8.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t检验及x2检验,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其中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心功能3或4级、既往心梗、术前肌酐、尿素氮、左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射血分数值、桥血管数量、二次开胸止血、死亡及术后住院时间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IABP置入(P=0.006)、围术期心梗(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围术期心梗为需行CRRT的独立风险因素。   结论   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当发生急性肾损伤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或容量超负荷时,首先应用综合治疗和强化利尿治疗,如无明显效果时,应积极应用床旁血滤治疗。当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导致学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应积极置入IABP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各组织灌注,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和沉淀,属于长期而系统的战略任务,因此在实践期间需要以立为本,选择良好的建设方针.需要采取有效的建设措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无论采取何种教法,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高效学习.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尽量
党校是党员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大熔炉.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对干部培训、干部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党性教育提升自身党性修养,这不光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更是
目的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nodera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OPNI)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苏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