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有着其特殊的制度背景,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股市出现了严重的市场扭曲。为了达到“能圈钱”和“多圈钱”的目的,上市公司在进行IPO时,公司管理当局有强烈的动机利用其与证券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性,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达到目的。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存在博弈关系,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能够从源头上防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2006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宏观环境,从总准则至具体准则都做了一些修改,从多个方面影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本文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运用2004—2010年财务数据,对比新旧准则下样本数据,验证得出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动机比非IPO公司更加明显,同时,也证明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确实有利于抑制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采用的是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动因,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与创新点。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分析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探讨了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其内容、动机、手段及经济后果,列举了国内外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式,总结了国内外IPO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第三部分,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论证了本文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研究设计。主要运用了两个模型,一个是回归模型,运用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算企业操纵性应计利润;一个是考虑影响IPO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行新准则与IPO公司盈余管理相关性检验。第五部分,实证分析与结果分析,首先进行了样本选取,然后运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首先分别考察新旧准则下上市公司IPO过程下盈余管理水平,证实了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其次对比新旧准则下样本,验证出新准则的实施是否抑制了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行为。第六部分,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得出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动机比非IPO公司更加明显,同时,也证明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确实有利于抑制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