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盐分是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盐碱地的水稻产量,鉴定与耐盐性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是改良耐盐水稻品种的重要步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一个以非洲栽培稻ACC9为供体,籼稻品种珍汕97(ZS97)为轮回亲本的水稻回交自交系(BIL)群体,鉴定与发芽期和苗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盐分是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盐碱地的水稻产量,鉴定与耐盐性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是改良耐盐水稻品种的重要步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一个以非洲栽培稻ACC9为供体,籼稻品种珍汕97(ZS97)为轮回亲本的水稻回交自交系(BIL)群体,鉴定与发芽期和苗期耐盐性相关的QTLs。主要结果如下:(1)评估了几个定位群体的七个水稻亲本在生长早期的耐盐性。在种子萌发期,ZS97是最敏感的品种,品种ACC9和野生稻ACC10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比ZS97强,其余四个品种(NIP、MH63、G159和9311)被归类为中等耐性品种;但在苗期,ZS97是耐盐性最强的品种,ACC10和ACC9是最敏感的品种。(2)利用回交自交系BIL群体和SNP基因型,构建了覆盖水稻基因组的714个bin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利用Ici Mapping软件和包容性复合区间法,QTL分析确定了23个与发芽期耐盐性相关的位点和46个与苗期形态和生理指标相关的位点。其中,来源于ACC9的等位基因在9个种子萌发期QTLs和33个幼苗期QTLs能提高耐盐性。此外,几个性状QTLs解释了大于10%的表型变异存在共定位现象,表明相同基因或连锁基因对这些性状具有多效性。例如,3个QTL(q SH1、q SDW1和q SHI1)在bin B01C254中共定位;5个QTLs(q DLW2、q Na+2.2、q DLSFR2、q DLWI2和q DLSFRI2)在bin B02C61中重叠。在BIL群体中定位到一些QTL区间(或区域)与先前报道的水稻耐盐相关QTL相同或相近。(3)六个主要耐盐性QTLs(q GR-7d4.3、q SH1、q SFW1.1、q DLW1、q SDW1和q SHI1)共定位于B01C254中,区间大小为190 kb,包含两个已知基因:绿色革命基因sd1和转录激活因子SNAC6。由于q SH1解释了盐胁迫下幼苗高度的最大表型变异,因此,基因SD1可能是q SH1的最可能候选基因。采用改良的苗期性状标准评价系统对耐盐性进行分析,发现利用Crispr-cas9技术产生的sd1突变体表现出比携带功能性SD1的近等基因系(NIL-SD1NIP)更高的耐盐性。本研究筛选出的耐盐性候选QTLs将有助于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水稻育种改良品种的早期生长阶段的耐盐性。综和而言,本研究利用ACC9/ZS97回交自交系群体,评价其萌发参数和幼苗生长情况,鉴定与水稻早期生长耐盐性相关位点,检测到23个萌发耐盐性位点和46个苗期耐盐性位点,其中,至少3个位点被定位到较小的水稻基因组区域,包含了已报道的盐胁迫相关基因,重要的是,发现半矮杆基因sd1影响水稻早期生长的耐盐性。这些结果可用于基因组育种提高水稻品种的耐盐性。
其他文献
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因此油菜的高产稳产对中国的食用油安全具有特殊意义。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的主要种植区域,但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长江流域种植制度的改变,夏季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与冬季作物油菜之间的茬口矛盾日渐突出。因此,选育早花高产的油菜品种是长江流域紧迫的育种目标之一。与此同时,西北春油菜区属于一年一熟制地区,虽然不存
鱼类的生存和生长不仅取决于遗传背景,而且还取决于其与水生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水产良种良法配套早已成为共识,然而它们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为了更好地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培育的黄河鲤(Cyprinus carpio)新品系,为其优良生长性能的发挥及良法配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本研究从水环境变化的角度,研究了黄河鲤新品系幼鱼一个生长周期内主要水质指标与水体、底泥和肠道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规律
大西洋鲑(Salmo salar)是重要的工厂化养殖品种。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优化养殖条件是工厂化养殖成败的关键。尽管大西洋鲑养殖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其工厂化养殖条件还需要优化。本论文通过设置不同养殖密度和溶解氧饱和度,探讨大西洋鲑对不同养殖密度及溶解氧的生理响应、免疫应答及生长表现,揭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肝脏轴在大西洋鲑密度胁迫状态下参与生长免疫与应激的作用和机制,解析水环境溶氧、大西洋鲑
背景: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主要由心肌组织急性、持续性缺血或缺氧引起,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病理上,心肌梗死可导致氧化应激、能量代谢改变、凋亡、炎症因子释放和心肌细胞死亡等多种病理变化,进而触发促纤维化和肥厚性信号级联,发展为心室重构,甚至心力衰竭。超分子多肽水凝胶是通过肽基分子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组装而成,可局部注射。因此,超分子多肽水凝胶常被用于包
趋光行为是夜行性昆虫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基于昆虫的趋光行为所研发出的灯光诱控技术,凭借其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已经成为害虫预测预报和绿色防控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昆虫趋光机制尚不明确,阻碍了灯光诱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发现,昆虫响应光刺激后活性氧代谢发生显著变化,暗示活性氧参与了昆虫趋光的调控。琥珀酰化修饰是活性氧代谢的调控因子,但其对昆虫趋光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仍然有待研究。本研究以趋光昆虫粘虫Myt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干旱、盐碱等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制约了玉米高产稳产和种植面积的扩大。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YR1/PYL/RCARs基因编码ABA受体,在ABA信号传递中发挥关键作用。另外拟南芥ABA信号通路的核心成员A类PP2C磷酸酶(PP2C-A)在ABA通路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很好
玉米是重要的粮饲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社会经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籽粒是构成玉米产量最主要的因子之一,其发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大量基因并受严格调控。虽然现已克隆了许多影响玉米籽粒发育的基因,然而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认识的还不够全面、深入。因此克隆调控玉米籽粒发育基因并解析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克隆了两个调控玉米籽粒发育的基因,分别命名为Zm3047和
我国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和小麦,针对该地区稻麦轮作制度特点,现有稻麦播种机具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为此开展了稻麦旱作兼用气吹式精量排种器研究。以“稻麦兼用、精量排种、伤种小”为主要着手点,基于“振动排序供种+计数气吹投种”的方式,创新性提出并设计了集机械、振动、气动和电气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稻麦兼用电控气吹式排种装置,通过改变控制参数与更换上排种盘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稻麦兼用,主要研究
马铃薯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但病毒病使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都严重下降,其中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危害马铃薯最重要的十种病毒之一,严重影响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前期以具有PVY极端抗性的二倍体马铃薯野生种S.chacoense 40-3为母本与感病二倍体野生种S.berthaultii 143-6杂交构建了分离群体,将抗病基因定位于M2526-2及M4950-1之间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穗粒数是重要的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之一,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目前,由于对玉米产量形成的遗传基础及其关键位点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深入解析其遗传基础、克隆其关键基因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玉米第七号染色体上,实验室前期利用染色体片段渗透系鉴定到一个控制玉米穗长、行粒数和穗重的主效QTL(Quantitative Tr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