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福建易学是明代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羽翼程朱易理是明代福建易学的主流,蔡清的《易经蒙引》通过疏解朱子《本义》阐发《周易》的思想内涵,是发挥程朱易学的重要著作。陈琛易学出于蔡清,他的《周易浅说》是对蔡清《易经蒙引》的重要补充,不仅“约其详而反之要”,又能“发虚斋之所未发”。林希元的《易经存疑》以程朱易理为主导思想又能博取汉唐诸儒之说,断以己意,阙则存疑,对易理有较多新的发挥。蔡清、陈琛、林希元等一大批学者先后继起,倡教东南,不仅对当地文化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他们的易学著作还成了当时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影响覆盖全国,极大地促进程朱易学的普及。不仅如此,清初福建学者李光地奉敕编撰《周易折中》,于《蒙引》等书亦多有征引,因此,从明清易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其继承道统、津梁后学的功绩是不容低估的。受陆王心学的影响,心学派学者往往以心学思想解说《周易》,又借阐发《周易》建构其心学思想体系,形成了心学派易学。明代是心学派易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福建易学虽然以坚守程朱易理为主流,但心学派易学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苏浚的《周易生生篇》是心学解易的重要著作。《生生篇》、一书的主要思想倾向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一切归之於心学”,二是“主王弼虚无之说”,三是,“摒弃象数卜筮之说”。集中展现了心学派易学的典型特征。在明代福建易学中,有一些学者既能越出程朱传注之外,又不落入王阳明心学的范围,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思想阐明《周易》,丰富了明代福建易学的成果。《易因》以及在此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九正易因》,是李贽晚年研究《周易》的著作,展露了李贽“真儒”的思想品格。闽中学者曹学佺著有《周易通论》与《周易可说》两部《易》著,他反对朱子“《易》为卜筮之书”的观点,提出了“《易》主义理而非以祸福”的论断,突显了《周易》的道德义理内涵。崇安学者李韡的《易导》着重记载了著者读《易》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表现出著者既深刻而又活泼的思想旨趣。明代福建易学在象数学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魏浚的《易义古象通》是明代象数易学中一部不可多得的征实之作。他提出了“即象以通义”的解易思想,并发现了许多不曾被人们认识的古象。黄道周是明代易学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易象正》主要阐述了两方面内容:第一特别重视“动爻”,第二是推《易理》及于天文术数,并以易卦推测休咎。黄芹《易图识漏》不仅“为发明先天图学而作”,还将《易》图“推而至於心学”,讲求程朱“心要”。《伏羲图赞》是陈第研究《周易》的重要成果,书中不仅选载易学史上重要的易图,一一辨其得失;并自己创作了许多易图以阐发其易学思想,颇有发前人未及之处。何楷的《古周易订诂》一书,折中群说,断以己意,而成一家之言,是古《周易》研究的重要著作。该书取材宏富,辞必有据,又言象数不忘义理,谈义理不离象数,是研究明代以前易学思想的重要资料。不仅如此,何楷的《古周易订诂》在研讨诸家《周易》经传文字异同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考辨成果,对于考订《周易》文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总之,由于福建特殊的政治地缘关系,明代福建易学既在继承和弘扬程朱易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以其多姿多彩的成就在易学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其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