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福建易学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福建易学是明代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羽翼程朱易理是明代福建易学的主流,蔡清的《易经蒙引》通过疏解朱子《本义》阐发《周易》的思想内涵,是发挥程朱易学的重要著作。陈琛易学出于蔡清,他的《周易浅说》是对蔡清《易经蒙引》的重要补充,不仅“约其详而反之要”,又能“发虚斋之所未发”。林希元的《易经存疑》以程朱易理为主导思想又能博取汉唐诸儒之说,断以己意,阙则存疑,对易理有较多新的发挥。蔡清、陈琛、林希元等一大批学者先后继起,倡教东南,不仅对当地文化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他们的易学著作还成了当时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影响覆盖全国,极大地促进程朱易学的普及。不仅如此,清初福建学者李光地奉敕编撰《周易折中》,于《蒙引》等书亦多有征引,因此,从明清易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其继承道统、津梁后学的功绩是不容低估的。受陆王心学的影响,心学派学者往往以心学思想解说《周易》,又借阐发《周易》建构其心学思想体系,形成了心学派易学。明代是心学派易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福建易学虽然以坚守程朱易理为主流,但心学派易学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苏浚的《周易生生篇》是心学解易的重要著作。《生生篇》、一书的主要思想倾向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一切归之於心学”,二是“主王弼虚无之说”,三是,“摒弃象数卜筮之说”。集中展现了心学派易学的典型特征。在明代福建易学中,有一些学者既能越出程朱传注之外,又不落入王阳明心学的范围,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思想阐明《周易》,丰富了明代福建易学的成果。《易因》以及在此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九正易因》,是李贽晚年研究《周易》的著作,展露了李贽“真儒”的思想品格。闽中学者曹学佺著有《周易通论》与《周易可说》两部《易》著,他反对朱子“《易》为卜筮之书”的观点,提出了“《易》主义理而非以祸福”的论断,突显了《周易》的道德义理内涵。崇安学者李韡的《易导》着重记载了著者读《易》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表现出著者既深刻而又活泼的思想旨趣。明代福建易学在象数学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魏浚的《易义古象通》是明代象数易学中一部不可多得的征实之作。他提出了“即象以通义”的解易思想,并发现了许多不曾被人们认识的古象。黄道周是明代易学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易象正》主要阐述了两方面内容:第一特别重视“动爻”,第二是推《易理》及于天文术数,并以易卦推测休咎。黄芹《易图识漏》不仅“为发明先天图学而作”,还将《易》图“推而至於心学”,讲求程朱“心要”。《伏羲图赞》是陈第研究《周易》的重要成果,书中不仅选载易学史上重要的易图,一一辨其得失;并自己创作了许多易图以阐发其易学思想,颇有发前人未及之处。何楷的《古周易订诂》一书,折中群说,断以己意,而成一家之言,是古《周易》研究的重要著作。该书取材宏富,辞必有据,又言象数不忘义理,谈义理不离象数,是研究明代以前易学思想的重要资料。不仅如此,何楷的《古周易订诂》在研讨诸家《周易》经传文字异同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考辨成果,对于考订《周易》文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总之,由于福建特殊的政治地缘关系,明代福建易学既在继承和弘扬程朱易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以其多姿多彩的成就在易学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其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
其他文献
通过对活性炭、活性炭纤维、分子筛、Al2O3四种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测试与蒸馏水与NaOH水溶液的吸收性能测试,绘出图表,通过对比,找到一种良好的处理油烟的方法与条件。
微阵列技术是生物技术变革的核心,允许研究者同时监测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如何挖掘海量基因表达信息中的有用信息并进行生物学专业解释,是基因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流行热度上升,网络购物手机购物等新兴购物方式已经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习惯,形成一种新的商务生活模式。湖州本地农产品资源丰
神话产生初期先民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智力水平都比较低,是人类借助想象征服和支配自然界,把自然的力量加以形象化的一种文学形式。神话就是人类通过幻想,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思
<正>一请以"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作导引】这个题目的感性色彩很强。"惊喜"是外在的人或事给予写作者的情感反
本文在分析有关资料和总结工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钢柱脚与基础刚性连接的外露式、外包式、埋入式、插入式四种柱脚的设计方法,并指出了四种固接柱脚的适用范围;分析了
<正> 临床上治疗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时,常首选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当疗效不佳时,需改用其他药物治疗。而在撤减激素时由于用药时间长、用量大、撤减方法不
企业离退休人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确引导离退休人员的发展方向,使其合理运用离退休后的剩余寿命,继续为企业、社区和当地经济建设作出新贡献。
作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后现代性强调人们要以新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去思考、感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它主要表现为对现代性的批判、对以统一性与整体性为主体的理性思维的超越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