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提速,体现在刑事法治的领域,刑罚轻缓化的步伐也不断地向前迈进。中国社会在新时代发生了重大变革,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随之反映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时而出,这一切对中国重刑化的刑罚结构提出了挑战。因而,变革中国刑罚的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资格刑在此方面更具有积极的刑事政策价值。资格刑的历史可追溯到罗马时期,可以说在整个刑罚体系中是一种古老的刑种。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资格刑始终处于从属、附加的地位,在理论研究上至今也不够成熟。中国的刑罚体系中,资格刑更是被边缘化了。剥夺政治权利作为其中的主要刑种,由于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导致资格刑应有的功能发挥方面显得尤其不够。但资格刑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刑罚方式,在以后的刑罚体系中,必将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背景下更是如此。资格刑更多的展现了刑法的谦抑性和人道性,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但是,关于资格刑的相关问题,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她的关注还很不够,理论上还存在不少空白,这正成为了我研究的动力。本文通过一定的研究,希望可以对有关立法提供参考,对具体的司法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论文的选题具有积极的当代实践价值,彰显研究的时代特色。本文重点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章资格刑概述。该部分从资格刑的概念入手分析了资格刑设置的根据,包括报应根据、功利根据、人道性根据和经济性根据,并且通过对中外资格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奠定了写作、论证完善资格刑的历史基础、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为下文深入探讨资格刑做好了铺垫。第二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角下资格刑的审视。该章首先分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价值,从哲学方面和法理方面分析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根据。同时,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透视我国现行刑罚结构的弊端和问题,阐述其不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现的根本出路在于刑罚结构的轻缓化。在当今和谐社会语境下,我国刑罚结构的轻缓化具有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法律基础。资格刑在刑罚结构轻缓化中起到了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指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罚制度的影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促使刑罚理念的变革,刑罚应该向着轻缓化的方向发展,而刑罚种类中的资格刑正是落实这一政策的重要手段。最后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剖析我国现行资格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在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上的不足。从而为深入论证资格刑的完善措施奠定了坚实的逻辑基础和推理基础。第三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语境下资格刑的完善。本章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视角,认为在我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时而出,而重刑化的刑罚结构不利于该政策的实现,因此,必须变革。资格刑对某些犯罪的惩罚是足够的并具有积极的刑事政策价值,有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因此,必须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对我国资格刑进行完善。本章重点从立法层面、适用层面,执行制度层面入手修正我国现行的资格刑,以期使我国的资格刑制度符合世界刑罚发展的总体趋势,同时发挥惩罚犯罪、预防犯罪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