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决策神经科学的群体性事件人群行为决策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成井喷式增长趋势,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群体性事件已逐渐成为转型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群体性事件中个体的行为模式不仅仅受到本身意愿的影响,还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行为模式的影响,在他人影响的作用下,群体性事件下人们的行为常常表现为一种人群行为。而羊群行为作为群体性事件中人群行为的表现,一方面可能导致决策者选择参与行为,使事件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又可以被政府和媒体合理利用,使民众的行为决策向有利于事件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与脑功能测量技术的进步,以经济管理、心理、认知、神经科学为交叉的决策神经科学开始进入决策领域,它从神经科学的层面探求人们是如何做决策的,以打开人类决策的“黑箱”。因此,本文用决策神经科学的理论及方法来研究群体性事件下决策者的人群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转型期我国的群体性事件为背景,运用问卷调查和神经学理论下的事件相关电位的方法,对不同情绪影响下群体性事件中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分别对群体性事件、人群行为、决策相关的 ERP成分以及决策中的情绪问题进行了综述。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群体性事件人群行为的3个假设及其8个子假设,并构建了情绪与羊群行为决策的概念模型。再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明确了情绪和参与度对决策者羊群行为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当参与度是0%和25%时,与负性情绪相比,正性情绪下的决策者更倾向于选择不参与的羊群行为。当参与度是75%时,与正性情绪相比,负性情绪下的决策者可能更倾向于采取参与的羊群行为。接着,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揭示了在不同情绪和参与度下被试参与群体性事件的脑认知特点,结果发现:相比较中性情绪,N1波幅的增大体现了负性和正性情绪占用了更多地注意资源;相比较正性情绪,N2、P3波幅分别显著增大、减小意味着负性情绪使决策者的决策冲突、决策难度同时减小。最后,为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决策提供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它对维系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促进文化的新陈代谢都有重要的意义。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整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两者文化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对
目的:估计北京市流感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对2019—2020年流感流行季的流行水平进行分级预警,并对应用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北京市2014—2019年5个流感流行季的流感样
本文从构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出发,首先提出会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合理选择是我国会计研究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然后逐步展开对会计理论结构逻辑具有代表性的九种观点的讨论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从经费投入、人员配备、现行文化环境几方面分析目前我省乡镇综合文化站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国家文化政策与自身实践,提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