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TKI联合化疗诱导治疗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常规化疗方案诱导治疗成人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对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和TKI联合高强度化疗治疗成人Ph阳性ALL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并筛选与TKI联合化疗治疗的的Ph阳性ALL患者预后相关的风险因素。
研究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纳入标准:根据细胞形态及组化的FAB分型,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超过20%诊断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或骨髓免疫分型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参考EGIL标准提示B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分组参考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专家共识。)研究中收集的项目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预后分组、治疗方案、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种类、诱导治疗是否完全缓解、是否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总体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是否复发)、实验室资料(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是否阳性、BCR-ABL融合基因的种类、CD20表达),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1、采用卡方检验对TKI联合化疗诱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常规化疗方案诱导治疗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总反应率(ORR)、复发率、OS率和EFS率进行对比,了解是否存在差异,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检验对TKI联合化疗诱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与常规化疗方案诱导治疗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总体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进行对比,了解是否存在差异,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OX回归模型(ForwardLR筛选方法)分析性别、年龄、预后分组、Ph染色体阳性、诱导治疗缓解与否、复发与否、是否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ALL患者预后的关系,筛选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2、采用卡方检验对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和TKI联合高强度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总体反应率、复发率、OS率和EFS率进行对比;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OS)和无事件生存(EFS)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OX回归模型(ForwardLR筛选方法)分析年龄、预后分层、CD20表达、诱导治疗缓解与否、是否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BCR-ABL融合基因的种类(p210/p190)、TKI药物种类(一代/二代)等因素与TKI联合化疗诱导治疗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筛选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
研究结果:
1、TKI联合化疗诱导治疗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常规化疗方案诱导治疗成人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对比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分析
TKI联合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的总反应率为92.3%,常规化疗治疗Ph阴性ALL患者的总体反应率为66.7%;两组患者间的粒细胞缺乏时间、粒缺期间感染的发生率、治疗相关死亡率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Ph阳性ALL患者50%vs.Ph阴性ALL患者53.8%)和无事件生存率(35.7%vs.38.4%)间无差异,Ph阳性ALL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13.5个月)低于Ph阴性ALL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20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复发率和中位复发时间上也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方法)提示高危预后组(P=0.009)、年龄>40岁(P=0.001)和不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P=0.002)是ALL患者总体生存(O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提示只有年龄>40岁是ALL患者总体生存(O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R=6.232,95%CI1.861-20.870;P=0.003);无论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联用TKI治疗后,Ph染色体阳性没有成为ALL患者生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总体生存和无事件生存)。
2、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和TKI联合高强度化疗治疗成人Ph阳性ALL患者的疗效对比和Ph阳性ALL患者预后分析。
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的总体反应率与TKI联合高强度化疗的总体反应率相当,但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患者的平均粒缺时间(9.6天)较TKI联合高强度化疗患者的平均粒缺时间(14天)短,粒缺期间感染发生率66.7%低于TKI联合高强度化疗患者的粒缺期间感染发生率75%,两组患者在总体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总体生存时间、无事件生存时间间无明显差异;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患者组患者年龄偏大(P=0.083),年龄>40岁患者所占比例(57.1%)高于TKI联合高强度化疗患者组年龄>40岁患者所占比例(14.3%)。两组患者在复发率和复发时间上也没有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提示高危预后组是Ph阳性ALL患者总体生存(O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76),没有获得完全缓解(P=0.004)、高危预后组(P=0.053)、和未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P=0.087)是无事件生存(EFS)的不良预后因素。
结论:
1、TKI联合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的疗效比常规化疗治疗Ph阴性ALL患者的总体反应率高,在粒缺时间、感染发生率、治疗相关死亡率、总体生存率、总体生存、无事件生存率、无事件生存方面无差异;
2、联用TKI治疗后,能有效克服Ph染色体阳性对ALL患者预后产生的不良影响;
3、高危预后组、年龄>40岁和不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AL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4、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的总体反应率与TKI联合高强度化疗的总体反应率无差异,两组患者的生存预后间也没有明显差异;但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患者组的化疗后粒缺时间更短、粒缺期间感染发生率更低,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患者组年龄偏大的患者更多;
5、没有获得完全缓解、高危预后组和未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TKI联合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TKI联合化疗诱导治疗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常规化疗方案诱导治疗成人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对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和TKI联合高强度化疗治疗成人Ph阳性ALL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并筛选与TKI联合化疗治疗的的Ph阳性ALL患者预后相关的风险因素。
研究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纳入标准:根据细胞形态及组化的FAB分型,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超过20%诊断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或骨髓免疫分型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参考EGIL标准提示B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分组参考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专家共识。)研究中收集的项目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预后分组、治疗方案、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种类、诱导治疗是否完全缓解、是否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总体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是否复发)、实验室资料(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是否阳性、BCR-ABL融合基因的种类、CD20表达),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1、采用卡方检验对TKI联合化疗诱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常规化疗方案诱导治疗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总反应率(ORR)、复发率、OS率和EFS率进行对比,了解是否存在差异,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检验对TKI联合化疗诱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与常规化疗方案诱导治疗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总体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进行对比,了解是否存在差异,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OX回归模型(ForwardLR筛选方法)分析性别、年龄、预后分组、Ph染色体阳性、诱导治疗缓解与否、复发与否、是否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ALL患者预后的关系,筛选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2、采用卡方检验对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和TKI联合高强度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总体反应率、复发率、OS率和EFS率进行对比;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OS)和无事件生存(EFS)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OX回归模型(ForwardLR筛选方法)分析年龄、预后分层、CD20表达、诱导治疗缓解与否、是否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BCR-ABL融合基因的种类(p210/p190)、TKI药物种类(一代/二代)等因素与TKI联合化疗诱导治疗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筛选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
研究结果:
1、TKI联合化疗诱导治疗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常规化疗方案诱导治疗成人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对比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分析
TKI联合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的总反应率为92.3%,常规化疗治疗Ph阴性ALL患者的总体反应率为66.7%;两组患者间的粒细胞缺乏时间、粒缺期间感染的发生率、治疗相关死亡率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Ph阳性ALL患者50%vs.Ph阴性ALL患者53.8%)和无事件生存率(35.7%vs.38.4%)间无差异,Ph阳性ALL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13.5个月)低于Ph阴性ALL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20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复发率和中位复发时间上也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方法)提示高危预后组(P=0.009)、年龄>40岁(P=0.001)和不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P=0.002)是ALL患者总体生存(O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提示只有年龄>40岁是ALL患者总体生存(O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R=6.232,95%CI1.861-20.870;P=0.003);无论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联用TKI治疗后,Ph染色体阳性没有成为ALL患者生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总体生存和无事件生存)。
2、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和TKI联合高强度化疗治疗成人Ph阳性ALL患者的疗效对比和Ph阳性ALL患者预后分析。
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的总体反应率与TKI联合高强度化疗的总体反应率相当,但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患者的平均粒缺时间(9.6天)较TKI联合高强度化疗患者的平均粒缺时间(14天)短,粒缺期间感染发生率66.7%低于TKI联合高强度化疗患者的粒缺期间感染发生率75%,两组患者在总体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总体生存时间、无事件生存时间间无明显差异;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患者组患者年龄偏大(P=0.083),年龄>40岁患者所占比例(57.1%)高于TKI联合高强度化疗患者组年龄>40岁患者所占比例(14.3%)。两组患者在复发率和复发时间上也没有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提示高危预后组是Ph阳性ALL患者总体生存(O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76),没有获得完全缓解(P=0.004)、高危预后组(P=0.053)、和未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P=0.087)是无事件生存(EFS)的不良预后因素。
结论:
1、TKI联合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的疗效比常规化疗治疗Ph阴性ALL患者的总体反应率高,在粒缺时间、感染发生率、治疗相关死亡率、总体生存率、总体生存、无事件生存率、无事件生存方面无差异;
2、联用TKI治疗后,能有效克服Ph染色体阳性对ALL患者预后产生的不良影响;
3、高危预后组、年龄>40岁和不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AL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4、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的总体反应率与TKI联合高强度化疗的总体反应率无差异,两组患者的生存预后间也没有明显差异;但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患者组的化疗后粒缺时间更短、粒缺期间感染发生率更低,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患者组年龄偏大的患者更多;
5、没有获得完全缓解、高危预后组和未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TKI联合化疗治疗Ph阳性AL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