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社会资本充裕但难以进入公共领域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中的作用日益显现,PPP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政府创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力手段,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即便如此,PPP模式普遍存在实施成本高、涉及面广、周期长等情况,导致这一模式的实施风险长期居高不下。此外,PPP模式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及行动影响的关联因素较多,项目实施者的立场会随项目的建设进程变化而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PPP项目的风险性,且此类风险难以准确评估,这就导致了项目不能按照预期计划开展。在对PPP模式中风险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作为保障措施的PPP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PPP融资是PPP模式的核心环节。对PPP融资而言,最大的难点是风险管理,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防范是PPP融资应用的重点。目前我国PPP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项目落地难等问题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PPP融资风险难以预测和控制,在政府、市场、项目等层面存在不足,导致项目融资工具参与PPP的步伐缓慢。因此,在运用PPP模式进行融资时,如何认识融资风险,如何有效防范融资风险,如何加强融资风险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本文基于PPP模式中融资风险管理角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相结合,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点阐述了PPP模式中融资及融资风险的基本概念、特征等,把PPP融资风险管理框架作为解决问题的关注点,以我国三种创新型PPP融资模式为例,如对产业投资基金(青岛地铁1号线PPP项目)、保险资金(北京轨道交通16号线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华夏幸福ABS项目)进行具体分析,针对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提高PPP融资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研究,本文认为,解决PPP模式中目前存在的融资难、项目落地难等问题,应从健全法律法规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创新多种融资方式、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提高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多管齐下,各参与方共同提高融资风险管理水平,建立起推动PPP模式中融资良性运作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