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型)疗效的观察,与常规针刺进行对比,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型)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30例和常规针刺对照组29例。主穴选取天枢、中脘、大肠俞、足三里,配穴选取太冲、脾俞。除中脘外,所有穴位均取双侧,两组均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治疗组在天枢、中脘、大肠俞、足三里穴行温针灸疗法。治疗前后分别以中医证候积分观察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来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数据。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温针灸组和常规针刺组均能改善中医证侯积分(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对腹痛腹胀、大便泄泻、排便急迫感、胸胁胀痛4项症状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温针灸组痊愈率为20.7%,总有效率为93.1%,常规针刺组痊愈率为14.3%,总有效率为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方面:通过IBS-QOL量表可知,两组8个维度的量表得分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温针灸组在身体角色、烦躁不安、冲突行为、健康忧虑4个维度上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观察SF-36量表积分可知,两组8个维度的量表得分较治疗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温针灸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温针灸和常规针刺均能明显的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2.温针灸组在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型)患者腹痛腹胀、大便泄泻、排便急迫感、胸胁胀痛4项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在改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角色、烦躁不安、冲突行为、健康忧虑6项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组。3.温针灸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