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式语法的城市形态表述方法初探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tao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其不论是肌理形态还是空间结构在不同尺度下都拥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意象,虽然城市物质空间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构成要素,但城市的发展却有着连续性,而影响这种外在形态的连续性则是内在的组织模式和类型规律,这个在城市的历史传统区尤为明显。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肌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城市区域面临尴尬而艰难的处境,不是拆毁就是盲目的仿古,传统空间和肌理正在流失。本文以传统城市的肌理和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尝试描述传统城市形态,揭示传统城市的内在生成机制。对于传统城市形态肌理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手段国内外的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研究城市各要素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也有类型形态学角度关注建筑与城市开放空间的类型分类,以及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背景下的空间句法、细胞自动机和分形理论等等。然而大多数关于中国传统城市肌理的研究则是侧重于关于街道模式的描述和几何形态系统的描述,以及关于院落类型的总结,对城市形态各要素间的形态关联性没有系统的描述。本文的研究尝试结合形式语法(Shape Grammar)对中国传统城市民居肌理进行描述,形式语法既是一种描述分析语言,也是一种设计生成语言,其已被多位西方学者应用于西方传统城市的研究,已被证明能够有效的描述和揭示城市形态的复杂性。本文基于两个中国典型的传统城市——北京和南京,借助已有的资料选取传统肌理相对完好的片区进行CAD数据整理,通过GIS平台整合数据,构建以建筑、产权地块、街廓、街巷为基础构成要素的GIS数据库,进行形态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来归纳传统城市要素的形态本身及相互的逻辑关系。本文重点在于探讨城市肌理和空间结构不同尺度下(街道、街区、地块、院落等)的形态组织机制和空间关系规律,总结归纳了中国传统城市的街道组织模式和发生机制的形式语法描述,通过形式语法的描述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城市的形态规律。
其他文献
<正>~~
会议
外国法查明困境客观存在,目前学界研究多关注外国法本身的性质问题,忽视外国法的程序法意义,以及对其做有价值的功能探讨。导致对该问题的研究缺乏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外
本文从单簧管的基本功训练中易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法,目的是使初学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乐器的演奏技术。
近年来北京城市格局逐步调整,伴随城市扩张与功能疏解,大规模建设工程使建筑施工裸地广泛分布于城市内部,施工扬尘带来的颗粒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选取北京
<正> 如果把战士杂技团上演中国杂技《天鹅湖》比作是杂技领域的一场革命,那么,他们的这次"革命"绝不亚于袁隆平先生当年研制出杂交水稻。同为挑战,共为试验,一个收获的是沉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如何利用最佳的激励机制,有效地吸引、保留和组建发展一支高素质且极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是占国民经济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研究开发了城市燃气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生产工艺,对其性质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采用工业废料作为原料,消除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改进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
17世纪俄国东正教会的分裂运动,是俄国宗教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教会分裂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改变某些仪式的细枝末节,而是有着更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从教会内部而言,这次
<正> 一我们要讨论的决不是明清小说和中国古代民俗有没有关系的问题。小说,作为一种最长于叙事的体裁,一种最需要铺张地描绘情节和叙述故事的文学样式,从总体上来说是必然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