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实施,一大批文化课类培训受到限制,非文化类的培训开始出现快速增长势头,课外体育培训机构迎来了爆发式发展。由于课外体育培训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培训市场出现了一些乱象。本研究参照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和成都市《关于促进全市体育健身服务机构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做好体育培训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的条款,对成都市课外体育培训机构的行为规范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成都市十家体育培训机构、消费者、教练员、负责人等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成都市十家体育培训机构的行为规范现状,并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为成都市体育培训机构的规范发展提出参考的依据。通过对成都市十家体育培训机构行为规范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培训机构总体规模不断提高。成都市体育培训机构主要的经营性质是私办,私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盈利。场地的经营特点是以租用场地为主,租用时间跨度较短为主,通过租用场地类来进行培训的体育培训机构的特点是投入资金相对较少。体育培训机构在成都市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培训学员的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2.设备情况参差不齐。场地设施规范方面,有少数体育培训机构在培训时使用的各种器械、装备及用品是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但还有部分机构在培训时所用的器械和装备有待完善。另外,在对标规定的情况看,在室内场地应在主要位置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机构仅有一家。未达到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要求的机构有一家。3.课程体系依据不明。课程设置规范方面,有课程体系的机构占少数。教练员在制定教学内容时的依据,主要是依据教学经验和培训方向,参照教学大纲来制定教学内容的教练员较少。体育培训机构师生比例整体较高,倾向于小班制教学注重于教学质量。4.从业人员资质不全。从业人员规范方面,男性教练员占比较大,教练员年龄阶段总体呈年轻化趋势,教练员拥有体育技能等级证书和体育教师资格证书的教练员占比较大,但仍有教练员无证上岗。培训机构公示信息并不完整,缺少公示资历证明的培训机构较多,少部分培训机构做到了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5.内部管理存在混乱。内部管理规范方面,总体上未达到统一的有序化管理标准,体育培训机构存在着提前收取课时费和违反规定收费的现象。其宣传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宣传和实行会员制度,有部分机构宣传信息和实际情况不符合存在虚假宣传现象。6.安全保障情况存在风险。在成都市范围内,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场地安全整体情况有待提高,场馆中都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但需要及时更换已损坏的视频装置。仅有个别培训机构配备了安保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