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味道--以场域理论分析马奈咖啡馆题材作品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F308440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存大量有关于现代艺术、现代艺术家的文献中,爱德华·马奈及其作品几乎都是最先进入读者视线的。无论是19世纪60年代这个时间段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性,还是作品中大胆而单纯的颜色,概括而迅速的笔触,都是其作为现代主义先导的有力证明。马奈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都体现着鲜明的现代性的一组作品就是其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的咖啡馆主题的系列作品。尽管巴黎的现代生活中,有很多休闲娱乐场所,比如酒吧间、歌剧院、舞会、赛马场等,但是与其相比,咖啡馆有更深远的意义,它作为现代艺术的摇篮,对以印象主义画家为主的很对追求现代风貌的艺术家更多的影响。而布尔迪厄以场域理论对19世纪文学场域的解读,结合此时文学场域与艺术场域的特殊关系,为场域进入19世纪的咖啡馆预设了可能性。   所以本文试图以场域为切入点来研究马奈的咖啡馆系列作品。需要指出的是,文章研究的重点不是咖啡馆的零散细节,而是试图通过研究作品中的形象揭示作品所表达的整体性认识。之所以通过场域能够揭示出作品背后的意义,是因为场域与关系、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也呼应了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文章将以这位法国学者的场域理论为基础来深入探索马奈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通过分析马奈作品中对咖啡馆题材的选择,揭示现代性的背后马奈创作意图的转变,以及场域是如何被具体化在作品中以达到他所追求的效果。  
其他文献
青春偶像剧有着与生俱来的好观众缘。无论是青春已逝之人对青春的追忆,还是正在经历青春之人对梦想的神往,都使得青春偶像剧成为餐桌上的一道重头菜。本文将从历史学、心理学、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基础学科,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更要使学生拥有广阔的音乐视野,同时也肩负着学习与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重任。民族多声音乐在思维形式上与西方的调性
期刊
期刊
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1995年接触二胡开始,经过将近20年的学习、实践,尤其是2012年通过了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考试继续
阮,作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她的发展经历过辉煌也一度没落,建国以来,当代数位阮的前辈、音乐家对阮的恢复与改革做出努力,使阮的演奏形式,同时逐渐发展重奏、合奏等多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