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生活质地和生活秘密”--论毕飞宇的城市题材小说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z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城市是作家毕飞宇书写的一个重要领域,他尤其关注现代化进程中消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撞、个体的人在追求个性时的传统失范及价值坍塌的精神虚无状态。作家毕飞宇对城市的切身体验促使其自我写作空间不断开拓,他对城市文明细部的感知觉察、对生活偶然性与普遍性的思考挖掘总是直击读者的心扉,对城市底色的深入探讨使其笔下的城市书写独具特色。
  本论文以毕飞宇的城市题材小说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城市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和叙述特质做出探究与评价。毕飞宇小说书写了在传统生活向现代文明迈进的过程中乡村生活与城市文明的矛盾与冲突,对城市的叙写中有着独特文化发现与分析挖掘。本文通过论析力图阐释城市文化内涵是如何内化为毕飞宇创作的独特内蕴,又是如何转化为其笔下的文学形象的。论文第一章结合作家的生活经验论述毕飞宇对小说题材的自觉选择。第二章从国民性批判和人性的角度挖掘毕飞宇城市题材小说的精神内质。第三章展开对毕飞宇城市题材小说中知识分子和女性群体生存状态的具体分析。第四章从作家的书写策略入手,从叙事策略和语言风格两方面探讨毕飞宇城市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结语部分对毕飞宇的城市题材小说创作做出简单总结,并认为对城市质地和城市秘密的准确把握使毕飞宇作为一个自觉的生命勘探者,始终能够在城市书写中发掘珍贵资源,并不断超越自我。
其他文献
文学性是规定文学作品成为一定的文学性话语言说的本质规定属性;文学批评写作及批评文本所呈现的情采,彰显并蕴含着写作者的主体性精神。写作的主体通过文学性评价活动,可表现特定的批判精神,实现一定的人生价值。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性评价,意味着批评主体借鉴文学性的言说及表达,对文学活动之基本要素所蕴藏的具体文学性的价值进行评估。文学批评活动本身涉及话语言说的文学性与批判精神。  “文学性”概念以什克洛夫斯基在《
学位
库切作品中的城市背景真实且独特,城市是划分库切不同阶段作品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立足于库切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和身份认同问题,通过对库切的三部代表性作品《耻》、《青春》和《耶稣的童年》进行研读,分析库切小说中城市书写,试图探索作品中所构建的城市空间、所刻画的人的生存状态与身份认同问题之间的联系。  本文计划从南非的开普敦、英国的伦敦和虚构的“乌有之邦”三座城市对库切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和身份认同问题进行探讨
学位
在对内在时间意识尤为关注的现代语境中,王尔德的《莎乐美》呈现出了“瞬时审美”的特征,本文将以此为立足点,探究“刹那即永恒”所强调的瞬间美感体验对个人主体的建构作用,探讨艺术创造的审美时刻对现代人的意识与感受力的更新作用。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从现代文学对“瞬时美”的关注出发,阐述“莎乐美”这一文学形象在十九世纪文学界盛行的原因,点明王尔德对瞬间感觉的关注。文献综述部分在例举国内外研究现
学位
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本文的基础部分,意在梳理作为文本的书写对象龟形象的发展源流。一方面不仅从种类、外形与习性三个角度论述了龟的生物属性,也从政治与宗教的角度追溯了史前至唐前龟的文化属性。另一方面,借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将唐前的龟意象分为启示意象、魔幻意象、天真类比意象、理性类比意象四大类,追溯了龟作为文学书写意象在文学中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将唐代龟小说分为龟卜、瑞龟、龟饰、龟怪等几类龟故事,
学位
作家韩少功始终关注城乡的发展变化,其作品不断为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进入新世纪以来,其创作聚焦于现代性对于中国乡村的影响,且对这种影响持有自己的看法。韩少功试图以“抗争”和“守望”两种态度,来描绘现代性侵入之后的乡村图景。抗争,表现为作家以农民的身份立足于新世纪乡村,发现在现代性强行进入乡村内部时,乡村社会对所面临的各种不适而产生一系列无声抵制;守望,则是指作家返回湘楚大地,对民
学位
王朔是中国1980、1990年代社会转型期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人物,其早期作品以标签化的痞子式文学在文坛受到非议。大众文化的崛起,使得王朔分享着由现代传媒科技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但最终却被迫落荒而逃,直到1999年《看上去很美》的出版,他才以另一幅面貌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而这也昭示着王朔正式踏上了其创作生涯的后期之路。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王朔在1990年代之后的影视制作经历,先从王朔自
学位
乡土文学研究在一直作为文学研究的热门课题,藏族的乡土文学也攘括其中。阿来的写作旨在为少数族裔发声以及使少数族裔的声音真正融合于“中国之声”。阿来在“机村”系列中将民族文化和个人命运相融合,于恢弘的历史中凸显普通人的命运。宏大的时代背景、微小的普通人日常与事件,共同描画了一幅立体的藏族乡村图景。  本论文以阿来笔下的“机村”为研究对象来讨论作家对藏族乡村的文学重构,分别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阐
学位
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带有浓厚的自叙传色彩和强烈的女性意识。陈染对自身和社会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她通过对女性心理和身体的细致描写,在抒发其情感追求的同时,试图寻找女性的精神归宿。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陈染及其作品中的女性所面临的窘境。她们走在人生的边缘,想要逃离这种与世人相隔绝的孤独状态,却又无法实现。第二部分论述陈染作品中女性矛盾的心理状态。
学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登场的先锋文学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如今先锋文学的文本虽已式微,但是先锋文学一直是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者热衷于挖掘深藏于其背后的多重影像,以厘清先锋文学的诸多历史事实。而《收获》作为先锋文学的发表平台,对其生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杂志记录了栩栩如生的先锋文学现场,从该杂志入手,可以发现先锋文学发轫之初的多种写作向度。  本文从《收获》与先锋文学的关系入手,将研究视角聚焦
学位
作为一名女性书写者,严歌苓始终对女性命运投以密切关注。在创作中,她深入地展现了女性的艰难生存境况。然而,这些处境艰难的女性非但没有沉溺于负面情绪,反而十分从容、平和、坚韧、乐观。这种试图通过对女性内在力量的强调,以逐渐扭转其悲惨处境的女性生存之道,集中反映了严歌苓弱者不弱的女性意识。这一女性意识,也贯穿于其创作的始终。基于此,本论文将以“弱者不弱”为中心论点来对其女性意识进行深入剖析。论文的绪论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