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自有资金比例比其他企业要低得多,再加上其交易对象、交易特征、机构分布等特征决定了其成为风险聚集性很强的特殊企业,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业务种类不断丰富和复杂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商业银行通过一系列风险控制手段来防范风险,其中内部审计可以从内部形成对管理层面和经营层面的监督、控制和修正,通过着重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严密性和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漏洞,及早提醒经营管理者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进,是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对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的研究,首先从了解其种类、特点及形成的各种原因开始,并分析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的经验,包括高素质的内审人员配备和科学先进的内部审计手段等,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启示。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出台了大量的审计法律法规,银行也认识到内部审计对防范风险的重要性,积极推进银行内审工作的改革和完善,对防范银行风险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范围比较窄以及落后的审计方法及审计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存在,造成我国银行内部审计防范风险能力落后于国外银行。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防范风险方面,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进,可以借助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式,在商业银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引入风险控制和自我评价方法,并重视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强化内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及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希望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特征及主要风险、会计核算体系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以达到控制审计风险并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