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菌核化学成分的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猪苓的生理活性成分,该文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从山西产猪苓菌核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UV、IR、NMR和MS)鉴定了其中13个,分别为麦角甾醇(P-1,erosterol);α-羟基二十四烷酸(P-2,α-hydroxytetracosanoicacid);α-羟基二十四烷酸乙酯(P-3,α-hydroxytetracosanoicacid);α-羟基二十四烷酰(P-3,α-hydroxytetracosanoicethylester);N-(2-羟基因二十四烷酰)-1,3,4-三羟基-2-十八鞘氨[P-4,N-(2-hydroxytetracosanoy)-l,3,4-trihydroxyl-2-cotodecanine];5-羟基糠醛(P-5,5-hydroxymethylfurfuraldehyde);D-甘露醇(P-6,D-mannitol);腺嘌呤核苷(P-7,adenosine);L-阿糖醇(P-8,L-arabinitol);尿嘧啶(P-9,urcil);尿嘧啶核苷(P-10,uridine)猪苓酮B(P-11,polyporusteroneB);猪苓酮A(P-12,polyporusteroneA)和烟酸(P-13,nicotinicacid).其中化合物P-3,P-4,P-5,P-8,P-9,P-10和P-13为首次从猪苓核中分离得到.
其他文献
该研究全面研究考察了消炎药美沙拉嗪的合成工艺.由苯胺合成了中间体苯偶氮水杨酸钠(即2-羟基-5-偶氮苯甲酸钠),并通过正交设计优化了中间体的合成工艺,有效地提高了其绝对产量
目的:为减少抗病毒药阿昔洛韦(ACV)在治疗乙型肝炎中的毒副作用,将药物与肝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特异性配体乳糖化多聚赖氨酸偶联,研究经肝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肝靶向性。 方法:1.多聚赖氨酸(PLL,Mw 40,000Da)在氰硼酸钠的催化作用下与乳糖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乳糖化多聚赖氨酸,乳糖化多聚赖氨酸与咪唑化阿昔洛韦在37℃ pH9.5的条件下反应合成药物-载体偶联物L...
期刊
当前,银杏叶的开发利用研究在国内已成为一个热点,有一百多个厂家生产银杏叶干浸膏,并相继有银杏叶黄酮制品投入市场,但对于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情况了解很少,国内未见报道,
该课题依据二氢哒嗪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在保留二氢哒嗪酮类化合物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适当延长碳链,引入各种不同的含N侧链及含N杂环,共设计合成了28个二氢哒嗪酮
为了探讨其镇痛活性的物质基础,该课题采用醋酸扭体法为镇痛模型,以扭体抑制率(﹪) 为活性评价指标,对地枫皮的镇痛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追踪分离;确定了其有效部位;分离鉴定出
目的:探究体外培养C2C12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及特征,优化培养分化条件,建立基于荧光标记的葡萄糖转运模型,利用棕榈酸孵育诱导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探讨水飞蓟宾对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C2C12细胞,通过形态学考察来检测其增殖状况;待细胞成长到汇合至80~90%,用含1%胎牛血清(v/v)和含2%马血清(v/v)的培养基分别诱导细
目的:从多种中药单体或提取物中筛选肿瘤细胞多药耐药逆转剂,并对其逆转机制进行研究探讨.结论:钩藤总碱、药根碱、靛玉红对KB细胞耐药具有逆转作用;而姜黄素与长春新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