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国资本市场IPO停闸持续了一年有余,并购取代IPO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PE)的最佳退出通道。与此同时,以黑石资本、KKR为代表的海外大型PE进军中国市场,短时间内频繁开展大规模的并购,赚取了高额回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刺激下,并购基金开始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近年来国家决策层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过剩产能的消化,金融市场可与配套的金融工具种类有限,职业经理人市场尚不成熟。在这种生存土壤下,国外的以PE为主导的并购基金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本土市场环境,反而催生了一类新兴模式的并购基金—“PE+上市公司”模式的并购基金。2011年,上市公司大康牧业与PE天堂硅谷共同出资设立了我国首支“上市公司+PE”模式的并购基金—长沙天堂硅谷大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下称“天堂大康”)。2015年10月,天堂硅谷旗下子公司因股权纠纷起诉大康牧业,宣告我国首例上“上市公司+PE”模式的并购基金出现合作危机。尽管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并未诉诸公堂,但对正在或者未来有意向设立类似并购基金的上市公司和PE敲响了警钟,也让人们看到了这种模式的并购基金在双赢外观之下潜藏的巨大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对我国并购基金发展情况及和风险管理研究作了系统总结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其次阐述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三个理论,分别是协同效应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与风险管理理论,以此作为后文理论分析工具。此后,本文介绍了我国并购基金的设立背景、主要的三种模式,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上市公司+PE”模式并购基金的设立动机、运营模式及不同环节的主要风险点,进而提出了“上市公司+PE”模式并购基金风险管理这一命题。再次,本文以天堂大康基金作为典型案例,在介绍设立动机和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其历次并购披露的文件,分析了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原因。研究发现,这一模式并购基金的典型风险主要包括上市公司与PE定位模糊、盈利模式设计不够完善、投后管理权责不明、项目退出渠道单一和法律监管滞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多渠道缓解委托代理问题、科学设计基金架构、后续管理权责清晰、丰富基金退出渠道以及完善私募基金监管体系的风险防范建议并总结全文,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