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牡丹亭》爱情描写词语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界定分类,并将语言词汇与心理文化结合起来,探讨爱情描写词语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思想意识。《牡丹亭》是明代传奇剧本的经典之作,对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美学和戏曲学角度。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很少。它是一部爱情主题的作品,爱情描写也比较集中。把爱情描写词语作为一种主题类词进行专门研究的以前没有人做过。因此,选择了《牡丹亭》爱情描写词语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将爱情描写词语进行了广义的界定。将爱情描写词语从原文中切分,并依据界定义将其分为以下五类:环境景物类、人物形象类、称谓类、动作类、心理类。每一类词语按照内容或者词语发出者的性别、情感倾向等再进行分类,并对部分词语释义或说明,然后统计数量,计算其所占比例,分析它所反映出来的特点,并试图从社会文化、思想意识的方面对此做出解释。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分类、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环境景物类按描写内容分类,发现有景物选取类型相对集中和景物色彩有阴柔喻意这两个特点。我们试图分析它们在传统文化中的共性,以及与西方文化中爱情取景的迥异性,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普遍爱情感觉偏向柔弱温和的特点。人物形象类,从男女两个角度分别研究,并按照各自内容分类。发现女性形象的描写词语比男性多,而且女性的外貌和男性的成就品性更受关注。我们试图从男女的恋爱审美观、择偶观方面对此做出解释,并与当代的择偶观对比,发现了一些共性。称谓类,以恋爱关系的发展阶段分类,并分析各阶段中男性和女性对称谓语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心理,最后通过称谓语的变化,分析男女恋爱的阶段特征。动作类,按照动作抽象与否、动作发出的主要部位进行分类,通过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比,发现抽象动作词语偏多,男女的爱情动作描写侧重方面不同等特点,并试图分析当时社会对爱情特别是性爱的普遍观点,以及男女对于性爱的不同态度。心理类,按照心理感受的情绪倾向,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发现消极倾向词语明显偏多,而且女性的消极心理词语比男性多这两个特点。试图通过与西方心理学的爱情研究理论成果对比,从社会文化、女性和男性的思想意识角度对此分析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