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与巴蜀文化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0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力图将文化背景引入到《花间集》的研究中,通过将《花间集》放在“文学—文化”现象下进行观照,从而映现出《花间集》身上的巴蜀文化印记。全文共分三大部分。 文章的第一大部分主要从《花间集》的18位作者入手,通过严谨周密的考证对他们的生平仕历作一个简单的浏览,从而凸现出他们和西蜀之间的密切关系(蜀人,仕蜀,或寓蜀)。 文章的第二大部分主要探讨巴蜀文化之特质,通过对天府之国的巴蜀和西僻之乡的巴蜀双重意义的剖析与考察,得出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一种以享乐为本位的文化。 文章的第三大部分主要探讨《花间集》中的巴蜀文化底蕴,在肯定其主流和总体是巴蜀文化的产物的基础上,又详证了其内部由于受不同文化影响和冲击之下存在着三个层次的分流,即艳情词与非艳情词的分流;伶工之词与士大夫之词的分流;淫词与鄙词的分流。
其他文献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分两个方面对李劼人的小说创作作了总体式的把握。一方面,从反映历史的客观性、刻画人物的复杂性、浓郁的地域特色三个方面系统地论证了真实性是李劼人历史小
中国古代目录学反映了文化学术连绵不断的发展过程。从目录的分类系统,可以看出文学变迁的大势,这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上,该是一项重要课题。这促使笔者对古代文学目录学一整体的
学位
学位
“真x”结构是汉语当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结构,其本身具备很多的特征与性质,无论是从词汇学还是语法学角度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们在本文中明确的界定了“真x”结构,得出了“真
语言是人理解外部世界和自我的主要方式,话语是实现了的语言,话语方式的选择体现了语言与人类之间密切关系的不同侧面,20世纪女性文本话语方式的变化,是这种密切关系在特定条件下
学位
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人口流动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重大因素。从人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西北农村人口流动不是简单地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西北农村人从言行到生
自20世纪80年代初全方位的社会开放,中国在真正意义上走出了狭隘封闭的文化心理,自觉地与西方文化进行接轨。西方文化的汹涌澎湃与谋求民族发展的热望纠结在一起,中西文化比较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