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数字喷泉码的数据交换策略研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rd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分布在特定区域的零散节点组成,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作为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布式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数据的收集和存储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无线传感网络部署方便且其功能强大,它常常用来部署在恶劣的环境中收集数据。再加上节点自身计算和存储资源有限,因此其条件往往受限。因此,如何保证节点感知的数据的可靠性及其存储的有效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以数字喷泉码为中心的网络编码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收集及存储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与传统的编码方案不同的是,它不是让通信网络中的节点只是单纯的转发上游节点交付的数据,而是在转发之前将自己的数据有选择性的编码进上游节点交付的数据,再将编码后的数据包转发给下游节点。这样,接收端节点收到发送端发送过来的经编码过的数据,即可根据发送端和接收端预定的编码解码方案,将收到的编码数据包解码出来。但是,由于发送端的数据经编码后发往接收端,接收端需接收到一定数量的编码数据包后才能将发送端发送的原始数据包完全解码。在接收端将数据完全解码之前,主要有两类问题出现:1.数据包解码的陡壁效应。接收端在开始时只收到少量编码数据包,无法将其解码,这样便浪费大量编码初期时间。在编码后期接收端收到足够数量的编码数据包后,接收端突然将所有数据包解码,网络突然需传送大量数据,这很可能导致网络拥塞。2.网络编码要求网络中编码数据包的度按一定的度分布函数均匀分布,这样才可能达到最佳性能。现有的大多数以节点为中心的编码方案不能满足编码数据包的度均匀分布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网络编码技术中编码复杂度较低且效率高的数字喷泉码,围绕基于数字喷泉码的节点数据交换策略进行研究,主要贡献如下:1.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以数据包为中心的编码方案,使得各个节点中感知的数据包以编码的方式均匀的分布在整个网络中,并通过仿真实验结果分析该编码方案的性能。2.数据包在网络中随机漫步时需根据一定的概率转移矩阵进行,差的随机漫步算法会使得数据包重复访问已访问节点,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能量。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随机漫步算法,同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该算法性能。3.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的数据导向交换策略,并将该策略应用于本文提出的改进的以数据包为中心的编码方案,使得编码后的数据更能够快速收集和解码。针对网络中编码数据包的度均匀分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以数据包为中心的编码方案和一种新型的随机漫步算法,使得编码数据包在网络中根据度分布函数以及网络不同区域的稠密程度均匀分布。针对数据包解码的陡壁效应,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的数据导向交换策略,使得网络中的关键数据能够优先解码,进而使得网络中各阶段编码解码负载均衡。
其他文献
从图像数据中提取出的高维特征给构建高效的图像索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语义哈希索引思想来构建图像索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传统基于语义哈希索引思想的索引算法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业务日趋多样化,传统的网络体系结构无法适应的互联网业务需求,改造升级网络体系架构刻不容缓。但是,由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间的利益竞争关系,互联网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各种结构复杂、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和核电能源等安全关键领域。一旦这些系统失效,将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的数据信息量呈指数增长,很多存储平台的量级都上升为PB级别。作为海量数据存储系统在用户层上普遍使用的管理平台一分布式文件系统已经日渐成熟
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可获得的数据集在样本个数及样本特征维度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需要降维(Dimensionality Reduction,DR)技术来帮助探索和分析如此庞大的数据集。一
系统建模语言SysML(Systems Modeling Language)是由UML2.0发展而来的,凭借其在解析用户需求等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了分析与建立复杂系统模型的重要建模工具。Petri网分析工具
在对网络交易中的信用主体进行信用评估时,需要对分散在各机构中的基础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在对信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由于各机构对信息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采集来的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都拥有了大量的嵌入式设备,如手机、电视、电脑、数码相机、mp3播放器等。由于不同设备的性能和功能各不相同,常常需要设备之间相互协同工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规模较大、无分区、多跳的通信网络。传感器网络主要由大量的用于数据感知和信息采集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传感器节点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通
有限的设备电池寿命这一问题一直制约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射频无线能量传输技术(RF-enabled WET)的出现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而后依托于此技术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