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分析当今韩国釜山地铁一号线内的壁画设置实况。通过此次研究,第一,再次确认一下作为公共美术的地铁壁画的社会文化价值;第二,评价釜山地铁一号线的壁画是否发挥着自身价值,进一步突出当前韩国地铁壁画所揭露的问题;第三,摸索出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地铁壁画的韩国地铁壁画的发展方向。 为此,通过2003年2月~4月的两个月时间,以釜山地铁一号线34个站点中的15个站点上27幅壁画为基础进行了调查。 本研究结果表明,釜山地铁一号线壁画在美术、大众媒体、社会舆论、庆典活动、都市环境、旅游宣传、教育等多方面起着社会功能,不论其质量如何,壁画作为新的文化环境提供着宝贵的经验:但从整体上来看,大部分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消极的因素。 从釜山地铁一号线来看,设在34个站点中的15个站点上的27幅壁画中,除了2幅壁画之外,剩余的都集中设在墙面上。在此,我认为设置空间的有效利用上存在着问题。还认为应该摆脱设计结束后出于填补剩余空间而在墙面上设置壁画的基本方式,而是让作者也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安排壁画的设置空间,从而避免空间分散,用装饰壁画主宰或重整空间。还有设置空间不能仅限在墙面上,应该广泛利用到梁柱、地面、天棚等整体空间上,并且制作一个能计划性地更换作品的程序(不是固定意义上的壁画),把壁画作为公共环境文化物展示给乘客们。 在作者选定过程中也提及到釜山地铁一号线壁画的消极见解。由壁画专业1名、设计专业5名、绘画专业3名、工艺专业7名、雕刻专业1名等共17名人员参加了釜山地铁一号线34个站点中的15个站点上设置27块墙壁的工作。采用材料中,瓷砖材料占整体的47%,这应该源于工艺、设计类工作人员(12名)占总体人员70%的情况。这说明现有作者选定方式上存在着墨守成规的偏见性,以及在现实制作条件等方面很脆弱的事实。因此,我认为参与作家与壁画相关人员应该转换认识。另外,创造一个除了专业作家之外,市民也共同参与的壁画公开制作场所,从而让现代壁画作为公共美术在社会舆论方面更积极地走近乘客。一另外,从制作目的与场所的性质来看,大部分壁画的依据并不在于文化环境上,而 是源于视觉环境;壁画的内容与表现方式限制在没有独创性的便利,并按难解的、统一 的、启蒙性的、纪念性的墙面装饰为主,给乘客们带来了视觉上的污点。尤其是带有地 区性特征的素材为主的,即物质的想象力和模式化不能赋予将成为海洋城市、国际都市 的釜山以及釜山地铁壁画丰富的整体性。在教育功能上,地铁壁画限定在环境问题或历 史、传统等问题上;在旅游宣传方面,其宣传度逐渐走向下降的趋势。可以说,现代壁 画的社会功能上存在着很多缺陷。材料的选用上,釜山地铁一号线壁画的47%是瓷砖材 料,但是还没经过20年就己出现老化,或落尘、乱涂乱画、破裂等现象,管理部门上 不仅存在问题,乘客的态度上也存在着问题。除此之外,我认为还需要开发新的材料, 从而抵挡地铁高速行使所引起的强风以及灰尘、湿度、温度等引起的影响。还有27幅 壁画上面的照明灯(卤素灯)都关闭着,从经济观点来看,可以说节省了不少能量,但 从美术作品的价值认识或评价、保存等侧面来看,可以说是管理行政上存在着草率性。 这些消极因素作为理解现代壁画的观点,说明我们不重视对此类文化的认识。其原 因在于,人们对地铁壁画的丰富的可能性和疏通方式的不理解,对壁画的社会功能的认 识不足。这与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相比,其根源在于人们对现代壁画缺乏经验,对这种 文化环境尚未认识到其影响力。 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釜山地铁一号线壁画正经历着这一经历,要想有效地积累这 方面的经验,并将之发展为一个更优秀的文化环境,需更加努力。为此,在内容方面, 要求地铁壁画发挥它的复合性功能,并将之扩大到文化环境的认识上;在形式方面,让 更多作家参与到壁画设计中去,以及地铁空间的分析与理解、设计应摆脱图表化的表现 方式,采用符合时代感的材料。此外,还要指明的是环境美术不属于个人,因此需要广 泛的认识,以及形成财政上的支持、政策上的关怀、事后管理等方面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