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能源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动力源,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会逐渐加剧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与应用广泛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基于多电子氧化还原反应的锂-硫(Li-S)电池因其可以提供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 kg-1)所以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硫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还具有成本低、天然丰富、环境友好等诸多优势,但较低的储能效率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商业化进程。通过开发高性能正极主体材料来缓解上述问题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621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8008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动力源,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会逐渐加剧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与应用广泛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基于多电子氧化还原反应的锂-硫(Li-S)电池因其可以提供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 kg-1)所以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硫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还具有成本低、天然丰富、环境友好等诸多优势,但较低的储能效率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商业化进程。通过开发高性能正极主体材料来缓解上述问题是实现锂-硫电池高效储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本质是依靠主体材料与多硫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提高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目的,提高正极材料的有效利用率是实现锂-硫电池高效储能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指导活性材料和电极设计,使其达到提升锂-硫电池的储能特性的目标。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针对活性材料对电极浸润性引发储能性能降低的问题,利用Shan-Chen多相模型研究锂-硫电池正极制备过程中液体活性材料的渗流行为。研究表明,电极的孔隙率和活性材料的粘度对电极的润湿效果有明显影响。活性材料对电极浸润性不足时,电极中大孔空间中的空气会形成阻碍电化学反应的气泡,导致电化学反应不均。此外,电极中的硫单质出现团聚会导致电极内部孔隙率下降,进而阻碍电解液对电极的浸润性。结果表明,在电极中分布更均匀,且不结块的Li2S6溶液作为锂-硫电池的活性材料是更优的选择。(2)通过引入FeWO4纳米棒,丰富硫空位的万寿菊状In2S3/r GO复合材料(In2S3-x/r GO),碳掺杂氮化钨(C-WN)和N、S共掺杂碳包覆In2O3-In2S3异质结构(In2O3-In2S3@NSC)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提高锂-硫电池储能特性。高亲硫的Fe WO4纳米棒促进离子的传输,加速了多硫化物的转化动力学。In2S3-x/r GO复合材料促进硫代硫酸盐和连多硫酸盐的形成,提供了比普通硫化物更强的吸附能力,更重要的是空位有效地调节了In2S3的表面或界面电子结构以促进快速电化学反应。碳原子掺杂到WN晶格中,因此暴露了新的多点催化剂表面,从而多硫化物的转化得到了有效加速。In2O3-In2S3异质结构界面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限速步骤中间体的生成,加速反应速率。基于含有以上正极添加剂的锂-硫电池均表现出优异的放电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3)为了缓解正极充放电过程中的不均匀电化学反应所导致的锂-硫电池循环性能恶化。利用盐模板策略构建了低迂曲度锂-硫电池正极,并研究了低迂曲度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低迂曲度锂-硫电池正极削弱了电池内部的浓差极化,减少了锂-硫电池内不均匀性反应,进而加速了离子传输,使得锂-硫电池获得优异的倍率性能。此外,通过降低电极的迂曲度能有效提高活性材料利用率,防止活性材料堆积进而提高锂-硫电池的储能特性。
其他文献
针对能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以常见矿物材料半导体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相变和物性调控进行系统研究,因此该研究工作是对以煤炭、石油等为代表的常规矿物材料研究的有益补充,将有效拓展能源材料领域研究的宽度和深度,推进其在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目前半导体材料在微电子、光电和磁性器件等能源领域中已被广泛应用,调节其在能源领域中应用(如发光或光吸收性质)的最常见方法是杂质掺杂。该研究方案尽管理论上容易实现
我国80%以上露天煤矿分布于西北寒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旱,粉尘污染严重。科学防控粉尘已经成为露天煤矿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露天矿山加速绿色转型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寒区露天煤矿粉尘污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寒区露天煤矿采场通风动力来源,确定了影响采场粉尘浓度的关键因素,揭示了采场粉尘浓度的污染变化特征及扩散规律,提出了粉尘
化石燃料的过度利用已带来日益枯竭和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开发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对优化能源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作为生物质的三大组分之一,木质素富含复杂的有机含氧芳环结构单元,这有望促使其成为获取清洁液体燃料和增值化学品的原料。金属-酸双功能催化剂能提供酸性活性位点促进木质素及其衍生油中C-O键选择性断裂。而金属-酸双功能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存在着金属纳米颗粒易团聚、活性组分易流失和金属与催化载体之间
为了加强GB/T 40079-2021《阀门逸散性试验分类和鉴定程序》的行业推广和科学实施,提高全行业对阀门逸散性试验的理论认识和实操水平,分析了标准所推荐逸散性试验的3种典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其中包裹法操作便捷,运行经济性较好,检测精度高,可定量检测泄漏率,便于在一般工业现场推广,重点对其进行了研究。以“气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揭示了包裹法的理论依据,检测包内气体流速一般不大于0.32 m
岩石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是用于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的复杂重大装备。相比传统钻爆法,它具有劳动强度低、施工高效、安全环保等优势,因而在水利、交通、矿山、国防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虽然我国已成为TBM制造和应用的第一大国,但是TBM在工程建设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TBM设计计算难、岩体感知难和精确控制难等核心科学问题仍未攻克,究其原因在于:TB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主导地位。随着开采深度日益加深,以煤矿突水为代表的动力灾害发生风险和频次随之增加,给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带来了巨大威胁。致灾机理认识不清、灾源识别不明及探测有效性不足是导致突水事故仍然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创新探测方法,进而提高灾害水源精准探测和早期识别能力,对提高矿井水害防治水平意义重大。目前,核磁共振方法是唯一直接找水的地球
空气污染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危害之一,不仅因为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因为它在公共和个人健康方面造成疾病和死亡率的增加。到2050年,空气污染预计将超过不干净的水和缺乏卫生设施,成为全球死亡的最大原因。采矿作业会产生大量粉尘,对矿工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尘肺病。世卫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全球消除矽肺国际计划强调粉尘及其来源的特征描述,其中包括测定可吸入空气传播粉尘中的
我国东北、西北地区都属于季节性冻土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冻土存在的工程隐患较大,因此对冻土特性的研究极为重要。在土体冻结过程中随着温度发生变化土体特性也随之改变。因此对冻结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新疆某地区的泥炭土,进行自下而上的室内单向冻结试验。试验中通过控制冷端温度、初始含水率、压实度三个变量,对冻结过程中温度场、水分场、位移场进行监测。分别探究三种不同因素下冻结过程中水分场、温度